世良情感网

深交所2025 年第1 期上市审核动态再揭青岛科凯电子伤疤

深交所2025年第1期上市审核动态再揭青岛科凯电子伤疤:同一客户就相同货物存在重复签收且签章不一致!开始是突击分红买豪宅被质疑!

深交所2025年第1期上市审核动态就爆出了重磅案例,不点名再揭青岛科凯电子伤疤。

深交所发行上市深刻动态2025年1期

(2024年4月20日凌通社报告)

1、[督导案例1]本所对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某发行人实施保荐业务现场督导。聚焦审核重点关注事项,现场督导主要发现保荐人存在以下执业问题.....比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这家被现场督导的公司是青岛科凯电子,保荐人是中金公司。

2、又是保荐业务现场督导立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4号——现场督导(2024年修订),现场督导主要针对保荐人实施。本所在审核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涉及为本次发行上市提供服务的证券服务机构执业质量的,可以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单独或者一并实施现场督导。此前,上海证券报曾公开报道,公司控制人一家存在突击分红买豪宅的问题,不知道交易所是不是根据这些线索实施的现场督导。

3、当时凌通社也曾经发现,3月17日科凯电子在深交所网站发布了第二次问询回复的文件,但在新华社旗下上海证券报发布文章后一夜之间回复文件消失了。后来,凌通社2024年3月22日发布了“科凯电子IPO幽灵事件:深交所第二次问询回复文件离奇消失”的报告。虽然公司后来撤回了申请,但一直就感觉这个公司有毒,现在看到深交所这个通报,才明白过来,原来如此。

2、现场督导发现,公司存在收入确认和采购管理和研发确认2大问题。

收入嫌疑:

签合同不写验收方式,全靠“电话商量”,验收单日期混乱,甚至同一客户重复签收、盖章不一致。

采购也露馅:部分原材料检验报告缺失,同一物料采购价“看人下菜碟”,两家供应商拿货多反而价格更高,还没法解释。

研发“注水”:

老板一家子(王建绘、王建纲等)的工资硬塞进研发费用。比如实际控制人弹性工作不打卡,却自称“每天研发X小时”,年终奖明明是看业绩发,却包装成“研发贡献奖”。

研发日志缺失、委托研发项目不检查进度就付款,内控形同虚设。

现场督导案例

[督导案例1]本所对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某发行人实施保荐业务现场督导。聚焦审核重点关注事项,现场督导主要发现保荐人存在以下执业问题:

一、收入确认和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方面

现场督导重点关注保荐人对发行人报告期内收入大幅增长的真实性以及发行人向贸易商采购真实性的核查情况,发现保荐人未对发行人收入确认、采购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的异常情形予以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收入确认方面,一是发行人收入确认内部控制未有效执行。

例如,未按照内部制度要求在销售合同或订单中约定具体验收或签收方式,主要通过电话与客户协商确定验收或签收方式。二是发行人收入确认单据存在异常。例如,存在部分验收单传真回传日期早于客户验收日期、落款日期以及同一客户就相同货物存在重复签收且签章不一致的情形。

采购管理方面,一是发行人存在采购单据缺失的情形。例如,未见部分原材料检验报告。二是发行人部分采购价格存在异常。发行人同时向多家供应商采购同一物料,向其中两家供应商采购数量较大但采购价格却远高于向其他供应商的采购价格,且无合理解释。

二、研发投入内部控制方面

现场督导重点关注保荐人对发行人研发投入归集的准确性的核查情况,特别是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作为非专职研发人员,其计入研发投入的薪酬金额的准确性,以及发行人委托研发的真实性。现场督导发现,保荐人未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发行人研发投入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一是发行人研发工时填报不准确。发行人披露,实际控制人作为非专职研发人员,以实际从事研发工作的考勤工时填报研发工时。经检查,实际控制人实际执行弹性工作制,不存在考勤工时,其以每日实际从事研发工作的时长填报研发工时。

二是发行人研发薪酬计提依据披露不准确。发行人研发投入主要为研发薪酬,且其中实际控制人薪酬占比较大。发行人披露,实际控制人的年终奖系综合考虑年度经营业绩情况、管理及研发贡献等确定,因此将部分年终奖计入研发薪酬。经检查,实际控制人年终奖系根据发行人营业收入增长情况确定,未直接体现研发贡献。

三是发行人研发相关内部制度未有效执行。例如,发行人内部制度规定研发人员需要填写研发工作日志,但发行人报告期内研发工作日志缺失;发行人未按照内部制度要求对委托研发项目的关键节点进行检查,未取得项目进度证明资料即支付各期研发进度款项。

针对前述发行人信息披露不准确、相关中介机构核查程序不到位等违规情形,本所充分评估该等违规情形的情节及影响程度,依规对发行人及其相关责任人、保荐人及保荐代表人、申报会计师及签字注册会计师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对现场督导中发现的,发行人由于系统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系统的存货库龄与披露不一致、保荐工作底稿中少量走访程序未见被访谈人身份证明文件等相对轻微的瑕疵问题,本所提醒和督促发行人、保荐人整改规范,不对这些瑕疵问题予以监管处理。

当时是公司和保荐人主动撤回

过往研究

科凯电子终止IPO:有故事新浪财经2024-04-2005:49

科凯电子终止IPO:有故事

(AIGCMID图)

深交所网站显示,青岛科凯电子已经终止IPO,科凯电子保荐人是中金公司,原计划募资10.0123亿。虽然凌通社无法知道底细,但从其诡异的外表,可以感觉到这家公司后面有一种神秘力量,一定有什么故事。

1、3月22日,本研究室发布了“科凯电子IPO幽灵事件:深交所第二次问询回复文件离奇消失”的报告。起因是3月17日科凯电子在深交所网站发布了第二次问询回复的文件,但在新华社旗下媒体发布文章后一夜之间回复文件消失了。

2、3月18日,上海证券报发布了"突击分红买豪宅?一公司IPO被“拷问”"的文章,直指科凯电子突击分红9100万,根据第二次问询的结果,这些钱永远购买青岛每平米超过10万的豪宅,然后此问询函文件在深交所发行审核网站神秘消失。

3、3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发布了题为“科凯电子主营与研发成色存疑,实控人套现近亿、突击分红两千万买豪宅”的文章。

4、什么原因让科凯电子把泼出去的水撤回呢?第一财经记者就这一情形询问了多名投行人士、保荐人,得到答复是“可能是保荐机构撤回了回复材料,也可能是公司自己撤了,都有可能,但这类情况很少发生”。

5、虽然深交所发行审核的文件消失,但一家数据库网站的实时机器人抓取了所有文件,根据这些文件,3月22日,凌通社发布了的报告。不过这份报告后来也收到了投诉。

5、4月15日,科凯电子终止IPO,而时间戳为3月17日的文件在深交所网站上正常出现。

6、从业以来,跟踪研究过无数公司,不过像科凯电子一样的文件幽灵从未碰到过,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者公司还是保荐人在最后时刻是如何挣扎的,反正最后还是撤回了。

7、科凯电子和保荐人中金公司已经撤回IPO,按照此前的怪例,不公布原因,现在、第二次问询回复已经重回深交所网站。这份消失的二次问询中的一些敏感信息也可能是这份文件消失的原因。在深交所的二次问询中,深交所在第一次问询的基础上,逼问控制人巨额分红套现资金去向,而这份消失的文件披露了实控人之一的王建绘在分到钱之后,2022年为女儿在青岛花费2421.94万购买了每平方超过10万元的豪宅。

8、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科凯电子的控制人是一家人,4位控制人是是包括兄弟,父女、父子关系。但控制人之一的王建绘在2022年给女儿购买豪宅的同时,2021年4月却拒绝给儿子钱购买自己公司的股份,最后儿子只能用高额利息向现奇安信办公室负责人马勒思借钱(借款265.61万元,最后向马勒思归还借款330万元,并额外向支付70万元)。而儿子的股份涨的也够厉害,2021年11月估值达到了1055.33万元。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9、证监会刚刚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压实拟上市企业及“关键少数”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责任,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虽然看的出来,科凯电子和保荐人中金公司在3月18日曾经挣扎过,但最多还是乖乖撤回了。应撤尽撤,尽快让IPO进入正常状态吧。

//科凯电子挣扎后撤回保荐人是中金公司

//第二次问询函回复3月18日曾消失

//问询函被机器人抓获

截至2022年末,公司只有4项发明专利,同时公司正在“突击”申请12项发明专利。

科凯电子的4项发明专利均系继受取得,其中有2项发明专利来自实际控制人王建绘、王建纲,2人将2项专利无偿转让给科凯电子,相关变更手续正在办理中,这也意味着科凯电子截至2022年末实际拥有的发明专利仅2项。

科凯电子的发明专利数量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新雷能的发明专利56项、振华科技的发明专利394项、智明达的发明专利12项。

对此,深交所要求科凯电子说明发明专利显著低于同行业公司的原因,正在申请中专利进展情况,是否存在与第三方合作研发的情况,是否存在重大障碍。

科凯电子回复称,王建绘、王建纲拟转让的两项发明专利是2人在公司工作期间的职务发明,后由公司继受取得,且公司在成立初期对专利申请重视程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