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明明不挣钱,为什么中国还要死守钢铁产业?乍一听像 “吃力不讨好”,但看看美国基建

明明不挣钱,为什么中国还要死守钢铁产业?乍一听像 “吃力不讨好”,但看看美国基建工地里堆着的中国钢材、汽车厂高价进口的特种钢板,就明白:钢铁这碗 “苦饭”,是工业地基的 “承重墙”,哪怕短期不赚钱,也得咬着牙端稳了。 钢铁的 “地基价值”,藏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里,造一台 3 兆瓦的海上风机,需要 120 吨耐海水腐蚀的特种钢,这种钢材中国企业能做到量产,成本比日本低 30%;建一座核电站,安全壳用的 Z2CND17-12 不锈钢,全球只有中、法、俄三国能稳定生产。 2024 年宝武集团研发的 “笔尖钢”,让国产圆珠笔芯告别了 “进口依赖”;鞍钢生产的 “航母甲板钢”,屈服强度超过 690 兆帕,撑起了山东舰的起降跑道。 这些 “卡脖子” 领域的突破,靠的不是短期利润,而是持续 decades 的技术积累。 而中国钢铁业的 “死守”,透着股 “笨功夫”,2024 年全国粗钢产量 10.6 亿吨,占全球 57%,但每吨钢利润仅 120 元,利润率 3.2%,还不如卖矿泉水,可就是这 “薄利” 的产业,撑起了一半的全球产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钢材消费量 12.4 亿吨,其中 60% 用于制造业,从新能源汽车的高强度电池壳,到 “复兴号” 高铁的车轮用钢,样样离不开它。 对比美国,就知道 “丢了地基” 有多疼,美国曾是 “钢铁帝国”,1953 年产能占全球 42%,如今只剩 8600 万吨(2024 年数据),仅为中国的 8%。 产能萎缩直接导致制造业 “软骨病”:2025 年美国启动的 “重建更好” 基建计划,30% 的桥梁用钢、40% 的管线钢依赖进口,价格比本土生产贵 25%。 更要命的是高端领域 —— 特斯拉德州工厂生产 Cybertruck,需要的热成型超高强钢,还得从中国河北钢铁集团进口,每吨运费就多花 120 美元。美国钢铁协会无奈承认:“放弃钢铁产业,就是把制造业的‘骨架’拆了卖废铁。” 美国的教训更像一面镜子: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为降低成本,关闭了五大湖周边 80% 的钢铁厂,结果汽车产业跟着遭殃 —— 底特律车企为采购高强度钢材,不得不忍受日本钢厂的高价和漫长交期,最终被丰田、本田抢占市场。 如今美国想重建钢铁产能,却发现熟练工人断层、环保设备缺失,新建一座现代化钢厂至少需要 10 年和 200 亿美元投资,远比从中国进口贵得多。 中国死守钢铁产业,算的是 “长远账”,当美国基建项目因缺钢延期、德国车企为特种钢涨价发愁时,中国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正以每吨低于国际市场 15% 的价格,支撑着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 这不是 “赔本赚吆喝”,而是为 14 亿人的工业化之路,筑牢最坚实的地基。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87
用户16xxx87 14
2025-05-07 20:23
钢铁是所有工业的基础,
虎虎生风
虎虎生风 3
2025-05-08 09:16
自有煞笔才认为钢铁没有用!
用户16xxx79
用户16xxx79 2
2025-05-08 13:15
毛主席的工业以鋼为綱,农业以粮为綱在今天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之中仍然保留其本色。
失败的小镇做题家
失败的小镇做题家 2
2025-05-08 12:47
笔尖钢不是太钢好几年前就专门炼了一炉出来了么?怎么又变成宝武去年研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