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杨明铭吴禾昆)作为深圳地铁6号线最大客流站点之一,阳台山东地铁站日均客流量超过6万人次,仅次于深圳北站,服务大浪街道下辖共8个社区,是居民日常通勤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该地铁站周边聚集大量电动自行车,区域停放空间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地铁周边出行堵塞淤积,对城市文明、交通资源及公共安全均造成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龙华区大浪街道积极探索治理电动车顽疾的新模式、新思路,创新实施“渐进式”疏导策略进行管理。
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治理以来,阳台山东站日均违停电动车数量由1200多台锐减至80多台,降幅达93%,有效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成为大浪街道治理电动车违停的标杆示范。
教育代替处罚增加市民违停时间成本
记者了解到,大浪街道创新实施的“渐进式”疏导策略分三步走:首次违停,将就近挪移车辆并提醒车主,引导签署文明停车承诺书;二次违停,对车主进行“五选一”交通安全劝导教育,包括执勤体验、抄写交规、接力站岗、观看教育视频、朋友圈集赞,让车主深入体会文明停车的重要性;三次及以上违停,则将车辆挪移至较远点位,增加车主的取车时间成本。
“过去我们主动帮助市民规整违停电动车,但这种方式容易让市民产生依赖心理,整治效果甚微。现在我们更多地进行交通劝导,在高峰时期对违停行为及时提醒纠正,宣传文明出行,也得到了老百姓更多的认可。”文明实践指导员王慧说。
此外,街道依托龙华区平安建设中心“数字社区工作台”,打造了“浪小安挪车e站”智能管理平台。市民可扫码上报电动车违停问题,平台工作人员实时接单并进行处置,实现“扫码上报-智能派单-违停处置-数据留痕”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不仅大大提高治理效率,还构建了多元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大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教育代替处罚”的方式,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已逐步形成市民“不敢停-不愿停-自觉停”的良性循环。自去年10月创新治理机制后,阳台山东站违停电动车日均违停电动车数量由1200多台锐减至80多台;违停处置1.5万宗,其中二次违停占比6.61%,三次以上违停仅占0.81%。
盘活空间资源复制经验扩大治理范围
从大浪街道整体来看,目前辖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8万辆,阳台山东、元芬、龙胜三个地铁站周边电动自行车停放量达到2.5万辆,现有停车位难以满足市民需求,停放空间供需矛盾成为违停问题的根本所在。
以阳台山东地铁站为例,大浪街道一方面摸排违停情况,清理约1400余辆长期挤占公共资源的“僵尸车”,并和共享单车企业紧密合作,单独设置停放区域,督促其加强巡检和规整。另一方面,改造闲置角落、优化绿地,增加停车位1000余个;同时推行“停车过夜申报”制度,满足职住分离居民的过夜停车需求,有效缓解停车压力,促进了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于现有的整治成果,大浪街道将进一步巩固深化,按照“单点突破-多点铺开-辖区全覆盖”的思路进一步推广。今年3月中旬开始,大浪街道便将新的治理机制推广至元芬地铁站,推动该地铁站电动车治理量环比下降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