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见一男生想用砖头砸另一男生,他把这个男生叫到办公室。没想

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见一男生想用砖头砸另一男生,他把这个男生叫到办公室。没想到,他非但没有批评他,还给了他四颗糖。

陶行知曾在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他用一生践行了教育的本质,被人们尊为“当今圣人”。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意思就是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

有一天,陶行知一位朋友的夫人告诉他,孩子把自己新买的金表拆坏了,自己狠狠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了摇着头、笑着对夫人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之后,他去朋友家,将那个小孩领出来带去了修表店,让小孩在修表师傅身边看了一套修表、组装的过程,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

“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虽然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可是却没有桌椅。

于是陶行知请来了做木工的师傅,但是他可不是请木工做桌子,而是让他指导学生做桌椅,陶行知告诉木工师傅,教会一个学生给一份工钱,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教会,那么即便他做了桌椅也不给工钱。

很多学生不愿意,觉得自己是来上学的,又不是学木工的,于是陶行知带头拿起锯子开始做木工,并且告诉他们要学会手脑并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之后,学生们跟着木工师傅学做凳子的同时,还教木工师傅学习认字。

3个月后,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上了自己做成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

这时候,家长们都对陶行知的教育拍手称赞。

不仅如此,他还教学生管理账目、管理图书、急救伤病等初级的技能,甚至还要求会开汽车、担任翻译、临时演讲、负责领导工作等高级技能。

在晓庄师范期间,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口号,主张把校园的围墙拆去,“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星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

陶行知还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便是犯错的孩子,他也能从学生身上找到他的优点。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贯穿着爱的教育。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陶行知看到在办公室的王友,并没有批评他,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读完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博爱存心,和光映面”的温暖,我们不仅被他的爱心、同情心,与理解力所感动,更为他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所折服。

面对学生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重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

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陶行知堪称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一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毛主席称颂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陶行知逝世当天,毛主席与朱德联名发出唁电:“先生为人民教育家,为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

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题写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