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红旗渠和大寨是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参观的感受却大相径庭! 昨天晚上六点多钟,到达

红旗渠和大寨是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参观的感受却大相径庭! 昨天晚上六点多钟,到达红旗渠风景区。当时停车场内没有多少车,也没有多少游客。 我简单的把游客中心、卫生间等地方探查了一番。了解到了这里的大致情况。 感觉红旗渠景区各项服务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而且对床车房车也比较友善。 这里的停车费大车才10块钱一天,小车是5块钱一天。卫生间是24小时开放。卫生间外面有热水供应。停车场的每个车位旁,都均匀地种了两棵树。车停在车位上,这两棵树正好挡住太阳。相比很多景区的停车场,水泥地面上一片空旷。大太阳下,车停在那里,重新上车的时候,座椅都晒得烫屁股。看到这里停车场种满树的车位,感觉特别的人性化。 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今天上午。这里的车位上停满了车,还有很多旅游大巴。成群结队的游客到这里来游览参观。 今天是五一假期之后的第2个工作日。现在的很多旅游景点,除了节假日游客多一点,平常工作日的时候大多没多少人。但红旗渠景区的旅游盛况,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以为今天的情况是一种特例,还专门向这里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他们说,他们这里的游客平常一直就很多。 红旗渠这里的门票也并不便宜,正常票价是80元一人。但这里免票的范围特别宽泛。可能是我所见到的旅游景点中,免票范围最宽泛的了。 除了各景区通常的免费人群外,这里老年人的免票年限是60周岁及以上。此外,媒体记者,县级以上的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都可以凭证免票。 这个范围就相当的广泛了。 红旗渠和大寨相隔很近。这两个景点在性质上也很类似。我前不久在大寨景区待了三天。感觉去大寨的游客就不多。 现在在非节假日,在外面旅游的人大多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 我们这批人,对大寨和红旗渠的记忆其实都很深刻。但人们到这两个景点参观游览,内心的旅游感受却有明显的差别。 以我个人为例: 到大寨参观,所触所感,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大寨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产物。虽然其中蕴含的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勇气和精神,值得赞叹。但实际的历史后果,却很难让我产生相应的共鸣。历史已经证明,改变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并不是农业学大寨,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分田到户! 所以参观大寨,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沉重。是一种反思!一种历史的感叹。 红旗渠也是人们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壮举。但它更多的是人们基于生存需要的自发和理性行为。其实际后果,也确确实实的造福了一方。 所以,参观红旗渠时,我更多是真切的佩服建造红旗渠那代人的勇气和付出。而不会去对他们责备求全。 红旗渠和大寨两个性质类似的旅游景点,一个受到追捧,一个冷冷清清,其中蕴含的历史认知和判断,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