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拦截外机时,我国总是出动歼16,而不是更先进的歼20?因为来的基本是侦察机,出动大杀器太浪费了。 歼-16是个“全能型选手”,它就像空军里的“变形金刚”,既能挂着导弹在空中打架,也能贴着海面发射反舰导弹,还能客串电子战飞机,用电磁干扰让对方雷达变成“瞎子”。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对付侦察机这种“软柿子”再合适不过。 反观歼-20,它是专门为“踹门”设计的“刺客型选手”。作为隐身五代机,歼-20的绝活是偷偷摸摸绕过敌方防空网,直接干掉对方的预警机、加油机这些“空中大脑”。 要是让它去拦截侦察机,就像用屠龙刀杀鸡——刀是好刀,但杀鸡太浪费,还容易暴露刀法。歼-20的隐身涂层和精密雷达需要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而不是在日常巡逻中消耗寿命。 当然国际政治因素也不能忽视,中国在拦截外机时,既要展示实力,又不能过度刺激对方。歼-16是非隐身战机,对方能清楚看到型号和涂装,这种“透明化”的拦截方式符合国际惯例,也能避免误判。要是派歼-20去,对方雷达上突然出现个“幽灵”,很容易引发恐慌。 更何况这也是一种战略储备,歼-20作为“国之重器”,需要保持神秘感和威慑力。平时藏着掖着,关键时刻突然亮相,才能起到最大的震慑效果。而歼-16频繁出动,既能锻炼部队,又能让外界摸清楚中国空军的日常反应模式,这其实是一种“以柔克刚”的策略。 说到底两种武器各有各的用场,中国空军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总能在对的时间、用对的工具,把事情办得漂亮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