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这一位银发老者就是当时反动派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的席林森。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消息传到南京后,反动派国民党内部的高层迅速分裂为两派:以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甚至计划轰炸西安。 当时,何应钦的强硬态度引发了众多的争议。 原来,何应钦一方面宣称坚持“维护政府威信”,但是另一方面又迅速调集中央军向潼关推进,并计划派遣空军轰炸西安。 然而,何应钦的这一策略很快被林森、冯玉祥等元老反对。 而林森作为反动派国民党元老,虽然不赞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但在西安事变期间主持了反动派国民政府的日常工作,成为主和派的核心人物。 于是他联合冯玉祥、孙科等人压制何应钦的军事行动,坚持通过宋美龄、端纳等人和张学良和杨虎城谈判。 蒋介石脱险后对林森的鞠躬,既是感激他保全了自身的性命,也是认可他在此期间维护反动派国民党政权稳定的贡献。 毕竟林森的策略不仅避免了内战的爆发,还为后续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何应钦的激进主张被蒋介石视为“缺乏政治智慧”,甚至暗含了他夺权野心,而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复杂微妙是早就有所体现的。 早年在黄埔军校时期,何应钦因为棉湖战役等战功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但西安事变却暴露了二人深层次的信任危机。 尽管何应钦事后一直辩称“军事施压为谈判争取筹码”,但蒋介石已然不再信任他。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虽然没有立即罢免何应钦,但对他的信任大幅削弱。 特别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何应钦虽然被任命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但在南京战役中因为战 略分歧遭到蒋介石冷眼。 而反观林森则因为稳定政局的功绩,继续担任了反动派国民政府主席直到1943年病逝。 值得注意的是,何应钦在抗战胜利后的受降仪式上因为“弯腰接降书”再遭非议,被指对日态度暧昧。 只能说,1936年南京机场蒋介石的鞠躬事件已经并非是简单的礼节性动作了。 它既是蒋介石对林森挽救危局的致谢,也是对何应钦鲁莽行事的无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