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少农回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原以为,凌少农会被日本人出卖,没想到顺利完成交易。 “新四军好啊,新四军来的太好了,这东西你们要不,无缝钢管,轻机枪、汽艇、大炮、棉衣,只要给粮食,我们就卖。” 凌少农都快有了死心,完不成上级交代出来的任务,可这日本人转手就给他推荐起了他们日军的新式武器,这究竟是闹什么? 1938年到1942年前后,是新四军发展最苦难的时期,倘若说八路军有老底子在,那么新四军的前身受到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伤亡了很多的部队,逼得我军都不得不在山里面打游击,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之后,新四军就受到日军的严厉打击。 日军不给老百姓留活路,多次扫荡村庄,一点都不给我军发展的机会,封锁运输物资的通道抑制新四军的发展,让我军哪怕是有钱也买不到物资,有粮食也花不出去。 1942年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可战士们都光着膀子穿,夏衣可撑不过敌人的扫荡,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衣服,这个任务交给了凌少农,凌少农常年奋斗在情报战线第一线,对城内的日本人还有些了解。 当即决定拿着我军的物资跟日本人贸易,当然为了安全,还是伪装身份交易,粮铺、布铺大部分都被日本人管控,可以说凌少农跟他们交易是非常冒险的,但为了战士们,凌少农也不得不这样做。 正巧当时布铺的老板确实是日本人,还是日本军官,日本上级给他们下命令,要收集到足够的粮食,有人拿粮食来换棉衣,日本军官当然答应,可日本人看凌少农这锐利的眼神,挺拔的摇杆,大拇指的老茧,就明白,这是个杀过人的主。 他的行事作风太干练了,但现在这日本人想跟我军达成更大的合作,收集更多的粮食应对日本军部,试探性的问了一句凌少农的身份。 凌少农笃定这日本人有求于他,当即表露身份,日本人确定身份后大喜过望,凌少农还以为日本人要抓他,可日本人想的是跟新四军达成更大的交易,比如武器装备什么的。 凌少农没有这个权限,也只能先完成粮食换棉衣的操作,双方各自把物资运输到预定的地点,交换物资,至于后面的事,还需要他跟上级领导沟通,现在也着急不来,他们暂时没那么大需求。 不过相比较凌少农这边,芜湖等地区要激进不少,那里的日本军需官已经完全成为我军的后勤人员,前线日本人打仗打他们的,后勤的日本人卖武器给我们,最巅峰的时候,日本人出城门甚至还需要新四军的庇护,当时的新四军做生意做到了不管日本人卖什么东西,我们都敢买。 像那些重火力轻火力,新四军根本不缺,打的日本人抱头鼠窜,当然这也是极个别情况,大部分新四军部队还是生活的挺艰难的,但在1944年后期,这样的情况就改善了很多,不少日本人都放下了武器,卖掉,拿走地上的钞票,被钱腐化战斗力。 信息来源:英雄父辈 | 38军老前辈凌少农将军生平简介,太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