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最不高兴的,竟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她为了表达愤怒,做了两件让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最不高兴的,竟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她为了表达愤怒,做了两件让寻常人无法理解的事:第一件,是反常地要求殉葬;第二件,是拒绝新皇帝带领朝臣行朝太后礼,即拒绝做太后。 1660年生于正黄旗包衣家庭的乌雅氏,其人生轨迹本应与万千宫女无异,1675年入宫时,这位护军参领之女不会想到,康熙十九年诞下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竟成为她悲剧命运的起点。彼时位份低微的德嫔无权抚养亲子,襁褓中的雍正被送至皇贵妃佟佳氏宫中。 佟佳氏的景仁宫里堆满江南贡缎,小胤禛摸着养母袖口的金丝牡丹纹,奶声奶气喊“额娘”。永和宫那边,乌雅氏攥着儿子周岁穿过的虎头鞋,听着太监汇报“四阿哥会背《三字经》了”,指甲掐进掌心渗出血珠。等到她终于熬成德妃,能亲手抱着十四阿哥胤禵喂饭时,大儿子早成了佟佳氏家族笼络的“四爷”,连请安都带着疏离的客套。 历史总爱说乌雅氏偏心,却没人问过深宫里的母亲怎么选。大儿子被权贵养母抢走,小儿子是她亲自奶大的心头肉,换谁都会把亏欠的母爱加倍塞给老幺。康熙晚年让胤禵掌兵二十万,乌雅氏眼巴巴等着小儿子的捷报,结果等来大儿子踩着兄弟血泪坐上龙椅。她跪在康熙灵前说要殉葬,哪是真想死,不过是拿孝道当刀,扎向那个抢走她两个儿子的皇权游戏。 那些史书里轻飘飘的“母子不合”,藏着旧时代最锋利的刀。乌雅氏拒绝太后封号,根本不是矫情——她要是接了这尊荣,就等于承认雍正夺位名正言顺,等于亲手给小儿子判死刑。永和宫的青砖地被她的眼泪泡得发潮,外头新帝的登基礼乐震得梁上灰都往下掉。当雍正带着百官跪在宫门外,乌雅氏盯着案上胤禵送的翡翠镯子,硬是把“准奏”两个字嚼碎了咽回肚子里。 紫禁城最擅于把女人变成符号。乌雅氏的抗争被记成“妇人愚昧”,雍正的无措被美化成“帝王无奈”。可掀开礼教的面纱,这哪是母子反目?分明是个被剥夺了两次的母亲,用最后的气力向吃人的制度挥拳。她到死都没住进太后该住的宁寿宫,棺材停在永和宫正殿,仿佛守着人生唯一能自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