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4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给毛主席写

1954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看完后,沉思片刻:“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 ​ ​这位妇女就是三格格,溥仪的亲妹妹爱新觉罗·韫颖。 ​ ​那为什么她会到了流落到街头卖烟的地步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 ​三格格爱新觉罗·韫颖,出身清皇室第一家族,父亲是前摄政王载沣,母亲是慈禧养女、宠臣荣禄独生女瓜尔佳氏,她的亲哥哥是溥仪。可是在她出生时,溥仪就退位了。 ​ ​虽然溥仪退位了,但按照皇室优待政策,民国政府每年不仅给清室400万两银元的生活费,还让溥仪住在紫禁城里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住在王府的三格格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溥仪虽然退位了,但是三格格从小就被母亲教育:你是皇家的嫡出格格,一定不能丢了自己的身份。

虽然溥仪是自己的亲哥哥,但是在太监面前她还要对他三跪九叩,只有太监不在的时候,她才能和哥哥一起捉迷藏。

三格格每次进宫前都战战兢兢,但玩起来很快又忘了溥仪皇帝的身份,跟着溥仪一起在御花园里爬上爬下,经常胡闹。而很快她出入紫禁城的日子就结束了。

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很快就跑到了天津日租界。

11岁的三格格随着醇亲王府搬到了天津,为了避人耳目,父亲载沣给宅子起名王公馆,一家人隐姓埋名,改姓金,三格格成了金韫颖。

离开了紫禁城,她依然要守王府的规矩,不能随便和别人讲话,不许当着人笑,不许干活,长到17岁,衣服还要老妈子给穿,手绢脏了也不许自己洗。

作为溥仪的胞妹,她的婚事也是由哥哥做主的,溥仪把她许配给了婉容的胞弟润麒。不久,两人在东北举办了婚礼。

婚后,本以为可以在东北安定下去,结果三格格和润麒就被溥仪派去了日本学习,她虽然不谙世事,但也知道,自己此去日本并不是哥哥本意,而是日本人强迫。

在日本的生活可想而知,于是三格格感到束缚和压抑,便时常提笔写信给溥仪。在信里,她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在日本的种种不愉快,再加上三格格本身就文采不浅,因此溥仪也很喜欢和妹妹通信。

由于无法忍受日本压抑生活的三格格,在1935年回到了长春。

抗战胜利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得知这一消息,带着8名随行人员准备逃往日本,这其中就有三格格的丈夫润麒。

然而,润麒这一走就是十几年没有消息。 三格格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跟随多年的保姆,一家人开始了在东北流浪的生活。

为了生活,她脱下了华贵的旗袍,换上老太太的粗布衣,开始在街上支起一个香烟摊。

三格格的儿子在外玩耍时被爬犁撞伤了,由于无钱求医,结果外伤感染,转成骨结核,连腰都直不起来。

而且她自己染上了伤寒,又患了胃穿孔也没钱看病。小女儿吃不到奶,差点儿饿死,幸亏一个军人给了她药,才把病治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军人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

后开三格格发现洋火价格挺高,想赚一笔救穷,于是她把所剩无几的珍宝变卖,准备批发洋火。

谁知一个奸商发现她不懂经商后,卖给她的洋火全是受潮的,根本无法点燃,又无法退货。

她一气之下还得了一场大病,好在一直跟随着的保姆从八路军那里讨来了一点儿粮食,才救了急。

新中国成立后,她带孩子回到了北京,和婆婆住在了一起。

婆婆肚子里长了瘤子,又没有正经工作,一家人日子很拮据。

三格格又开始了继续摆摊卖香烟养活一家人。

1954年的一天,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在逛旧书摊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本风靡一时的《满宫残照记》,上面所收录的是珍贵的清朝皇家家庭信件及生活实录,还有三格格写给溥仪的信件。

于是章士钊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毛主席。

没想到毛主席看了这本书后,也被三格格的文采打动,多次向章士钊打听:“这本书里的三格格在哪里吆?”

就这样,章士钊莉经打听,在大街上找到了卖香烟的三格格。

章士钊建议三格格写一份自传,由他递呈给毛主席。

在自述里的三格格讲述自己如何从深闺中的皇室格格,成长为一个人民群众,然后又在自述里放上了她19岁时的西洋婚纱照和一张26岁时的满族旗装照,寄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了之后,欣然写道:“走进了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

他批示送周恩来阅,考虑是否酌情安排工作,为其他满族皇室成员做个表率。

在毛主席的关照和周总理的安排下,三格格有了工作,生活境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1956年,三格格一家还在毛主席的批示下去抚顺看望了丈夫润麒和哥哥溥仪。

1960年1月26日,农历除夕,周总理在载涛家里宴请了三格格一大家。

周总理幽默的对她说:“你在区政协,我在全国政协,我们是同事哪!”

1992年,三格格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她的人生经历是清皇室中历经时代变迁、由皇族走向普通百姓的例子中极具代表性的。她见证了清朝的没落,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包容,并且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生活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