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个山东大汉在餐馆吃饭,却只点了1土豆丝和1鸡蛋汤。 老板娘撇着嘴,满脸鄙夷。 谁料,老板娘看到他们的车后,羞愧难当,转身端来2盘肉,哽咽道:“免费吃!” 2008年5月15日中午,山东省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小饭馆里,十个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围坐在两张拼起来的桌子旁。 他们穿着沾着泥点的旧外套,手里攥着发黄的煎饼,正盯着墙上的菜单小声商量。 系着围裙的老板娘端着茶壶过来招呼,听见他们只要一盘土豆丝和一盆鸡蛋汤,嘴角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这十个男人是开着农用三轮车从村里出来的,领头的老刘坐在靠门的位置,裤腿沾着路上溅起的泥浆。 他们出发前在村口杂货铺买了三十箱矿泉水、五十箱方便面,用尼龙绳把货箱捆得结结实实。 三轮车斗里还放着两麻袋煎饼,那是各家媳妇连夜烙的,足够吃上大半个月。 三轮车头挂着用红布条缝的横幅,"山东农民救灾志愿者"几个毛笔字在风里直晃悠。 12日晚上他们在电视里看到四川地震的消息,老刘往村委办公室打电话问怎么捐款,听说灾区缺人手,撂下锄头就挨家挨户敲门。 村里十个汉子凑了五百块钱,把家里新买的柴油三轮加满油,天没亮就上了路。 他们带着学生用的塑料尺在地图上比划,从山东到四川的直线距离还不到三拃长。 可真上了国道才知道,山路弯弯绕绕根本走不快。 夜里就轮流睡在车斗里,饿了啃口煎饼就咸菜。在河南境内走错道多绕了二百里,急得老刘直拍方向盘。 饭馆玻璃窗外,贴着抗震救灾标语的卡车呼啸而过。 老板娘收拾隔壁桌碗筷时,听见他们商量着要给绵阳的指挥部带路。 这才注意到门外那辆改装过的三轮车,车斗挡板用粉笔写着"鲁L开往汶川"。 她转身钻进厨房,不一会端出两盘酱牛肉,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五个昼夜的颠簸之后,这辆挂着鲁L牌照的三轮车终于开进绵阳九州体育馆。 当时这里安置着两万多名受灾群众,操场上密密麻麻全是帐篷。 志愿者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开裂的胶鞋和磨破的裤脚,怎么也不相信这些人是开农用三轮从山东来的。 老刘从贴身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捐款证明,十个红手印整整齐齐按在村委会盖章的纸上。 他们带来的方便面直接送进了救灾仓库,矿泉水发给抱着孩子排队的妇女。 听说搭建帐篷缺人手,十个人抄起铁丝钳就钻进建材堆。 那几天余震不断,体育馆地面总在微微颤动。他们比着图纸搭帐篷支架,手掌磨出血泡也顾不上包。 有个戴眼镜的学生志愿者想帮忙扶钢管,被老刘轻轻推到旁边:"娃娃去发药品,这种粗活我们干惯了。" 到第三天下午,操场上八百多顶帐篷里,有五百多顶是他们带着乡亲们搭起来的。 晚上他们就睡在车斗的纸箱堆里,煎饼早就吃得见了底。 有群众送来盒饭,他们摆着手往后退:"给娃娃和伤员吃,我们带干粮了。" 其实背地里去小卖部买最便宜的挂面,借人家灶台煮清汤面。 老板娘认出他们的山东口音,偷偷往锅里卧了十个荷包蛋。 5月20日早晨,十个人把剩下的路费凑成两千块钱,托志愿者买了三十个暖水瓶。 临走前老刘把三轮车钥匙交给指挥部,说这车还能拉货。 回程的火车票是当地政府给买的,硬座车厢里,十个汉子靠着椅背睡得东倒西歪,磨破的裤膝盖上还沾着四川的黄土。 后来人们在九州体育馆的抗震救灾展览里,看见那辆改装过的三轮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生锈的车架上,"鲁L开往汶川"的字迹已经模糊,但玻璃柜里的捐款证明上,十个鲜红的指印依然清晰如昨。 莒县县志里记着这么一笔:东皂湖村十村民自驾农用三轮,四昼夜跋涉三千里赴川救灾,被誉为"史上最牛救援队"。 参考资料:记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农民抗震救灾志愿队的故事2008年06月16日12:3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