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董明珠换掉格力代言人成龙,记者问她:“您是觉得代言费太贵了吗?”本以为她会因此发火,没想到董明珠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说出了原因,坐在台下的观众听到这一席话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格力电器换代言人的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2014年那个春天,董明珠把合作四年的成龙换下来自己顶上去,这事儿搁谁看都新鲜。 要说成龙那会儿可是国际大腕,拍电影拿奖拿到手软,代言费更是贵得吓人。 可董大姐就是有主意,说换人就换人,连眼睛都不带眨的。 当时记者们逮着机会就追问,有个愣头青记者当场就戳心窝子:"您这是嫌成龙要价太高了吧?"这话搁一般老板脸上早挂不住了,可董明珠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 她先是一愣神,接着就笑开了:"要说成龙这些年没少给企业代言,可那些牌子后来出事的不少。 咱格力用了四年没垮台,那是老百姓信得过咱的空调。" 这话说得台下看热闹的观众直拍大腿,巴掌拍得震天响。 要说成龙大哥在广告圈里确实有个怪名声,江湖传闻他代言的品牌容易出岔子。 前前后后十几个牌子,不是质量出问题就是经营不善,唯独格力空调像个没事人似的,销量蹭蹭往上涨。 当年请成龙来当代言人,格力是真金白银往外掏。 业内人都知道,成龙接广告的价码可不是小数目,一年少说也得千八百万。 四年合作下来,格力给出去的钱能买下半个足球场。 不过人家这钱花得值,那几年央视黄金时段天天放成龙抱着格力空调的广告,老百姓买空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牌子。 2013年格力的账本上写得明明白白,营收冲到了1186亿,净利润更是破了百亿大关。 这成绩单放在全国家电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 可就在大伙儿觉得成龙和格力要天长地久的时候,董大姐突然来了个急转弯。 合约到期愣是没续签,直接把自己照片挂广告牌上了。这事儿搁谁看都新鲜——见过老板管经营的,没见过老板亲自当模特的。 要说董明珠这人做事就是实在,她掰着手指头跟大伙儿算账:"请明星代言那1400万要是省下来,能多搞多少技术研发?我自个儿当代言人不要钱不说,空调要是有质量问题,你们直接找我!" 这话说得硬气,就跟街坊邻居打包票似的。 后来还真有人拿着空调找上门,董大姐办公室的大门还真敞着——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格力这些年的发展路线就跟董明珠的脾气一样实在。 别的企业忙着找流量明星,他们家就认准了技术研发。 现在走进格力车间,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比工人还多,那些精密的零部件看着跟艺术品似的。 董大姐三天两头往实验室跑,逮着工程师就问能效比能不能再提高点,噪音能不能再小点。 有回听说国外出了新型制冷剂,她连夜召集技术班子开会,非要搞出个更好的不可。 要说空调这个行业,早些年都是跟着日本人屁股后头学。 现在可倒好,国际市场上提起格力,老外都竖大拇指。 去年有个德国考察团来参观,看见格力的光伏空调直咂嘴,说中国人真把太阳能的便宜占尽了。 这话传到董大姐耳朵里,她乐得直拍大腿:"咱们搞技术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现在看格力这盘棋,董明珠当年换代言人真是走对了路子。 省下来的钱搞研发,产品越做越精,老百姓用着放心,口碑自然就上去了。 要说广告这事儿,再大的明星也比不上街坊邻居口口相传。 现在去家电卖场转悠,十个买空调的里头有八个直奔格力柜台,问他们为啥选这个牌子,多半会回你一句:"董大姐亲自盯着的产品,错不了!" 这些年董明珠成了格力的活招牌,走到哪儿都有人拉着合影。 有回在机场被认出来,一群大妈围着她问空调保养的诀窍,她愣是站在传送带边上讲了半个钟头。 这事儿后来上了新闻,网友都说这是最接地气的企业家。 要不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企业踏踏实实做产品,老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 看看现在格力不光做空调,还搞起了新能源、智能装备。 去年推出的"零碳源"空调系统,能把建筑能耗砍下去八成,这技术连欧美专家都眼红。 要说这些成就,跟当年省下那笔代言费还真扯得上关系——省下的钱变成了研发经费,研发成果又变成了市场竞争力,这么一算账,董大姐这买卖做得真叫精明。 回头看看那些年请明星代言的企业,有的早就不见了踪影。 倒是格力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硬是走出了条康庄大道。 现在年轻人买空调不问明星问参数,比着能效等级挑产品,说到底还是产品本身说了算。 董明珠当年那句"好空调格力造",现在听着更像是个实在承诺,比什么天花乱坠的广告词都管用。 参考资料:格力电器终止与成龙合作董明珠:一年省一千万2014-06-1117:06:26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