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皇后,也是名副其实的权妇。她出身卑微,但嫁给了刘邦,并在丈夫掌握天下后成为了皇后,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 对于吕雉这样的人物,历史评价也非常分歧,有人将其称之为妒妇、权臣,也有人视其为英明、聪慧。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吕雉呢? 公元前202年,刘邦早已经掌握了天下,这时,他命妻子吕雉为皇后,掌握了相对封闭的后宫。 当时正是社稷衰败,郡国纷争的时代,刘邦也心有不安,希望借助吕雉的权力稳定天下。吕雉也趁机奋发图强,与汉武帝刘徹等后来的皇帝形成鲜明对比。 吕雉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她和朝中官员群雄争霸。她通过选举官员、裁决案件等方式影响朝政,实行君主专制。其手中控制南、北宫的机会,也造成宫廷权力斗争。 吕雉勾连豪族李斯,挑拨刘邦及其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得方士聂政被李斯杀死,刘邦孙子刘发、刘贵之母天下间一片哀叹。 吕氏最为人诟病的行为是试图干涉皇帝的政治选择,对刘邦的长子刘盈、次子刘如意,都没有好的评价,玩弄朝政的权谋,前后多次插手东方朔、周昌、燕王刘根等书信传递的事务,劝诱刘如意太监大臣秦固等胁迫东方朔弃燕,投向赵国,并迫害神仙、发动金人之变,打压刘盈之后的皇帝。 在文化方面,吕雉为隆重宗庙祭祀仪式,并于前167年开始兴建大型陕西西安市的秦陵。她对武术、剧艺也居功至伟,扶持武艺,推广杂剧,鼓励名人。 汉代武术家张良在吕雉治下建立的大规模武馆,直接或间接培养了李广、霍去病等将领,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吕雉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她支持杂剧发展,为历史优秀的杂剧作品《大明宫》《嫦娥奔月》《关云长》等传奇奠定了文学基础。 她注重科学、提倡水利事业,多次出高坡、修渠道,成就可嘉。 综上所述,吕雉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和政治、军事方面都有着不同层次的贡献。 但是,在历史上,作为第一位正式的皇后,吕雉在权力斗争中展示出了一些较为阴暗、只重私心的一面,其控制后宫,对周围的官员施加压力的做法,对于促进社稷祥和与联合各方,也不太理想。 而且吕雉在干涉政治、打压皇子上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统治的稳定,表现了其个人与顾及种瓜得瓜的心态。因此,在评价吕雉时,我们应该更为全面、客观的看待其历史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