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历史最大的反差帝——隆庆做储君时,谨小慎微、温和谦让、克制节俭时时以皇帝老爸奢侈

历史最大的反差帝——隆庆做储君时,谨小慎微、温和谦让、克制节俭时时以皇帝老爸奢侈浪费为耻登基之后,大肆选妃、搜刮珍宝、穷奢极欲事事比前皇帝有过之无不及    隆庆帝朱载坖,明朝第13任皇帝,1537年出生,是嘉靖帝的第三子。他妈康妃杜氏在宫里地位不高,所以朱载坖小时候过得挺低调。1539年,两岁的他被封为裕王,搬进京师的藩邸。裕王府日子过得紧巴巴,他的衣服多是素色棉袍,吃的是粗茶淡饭。有回府里粮食不够,他主动缩减开支,就喝点粥配几碟小菜。这种节俭的习惯让他对奢靡生活特别反感,也养成了他低调谦逊的性格。   在裕王阶段,朱载坖为人小心谨慎,知道宫里权谋多,怕得罪嘉靖帝。他老爹嘉靖帝迷信道教,修道观花钱如流水,搞得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朱载坖看不下去,私下常吐槽老爹的铺张浪费,发誓以后要当个勤俭的好皇帝。他跟着高拱、张居正这些名臣读书学治国,老师们也教他低调做人,别惹麻烦。   1549年,太子朱载壡死了,按理朱载坖该接班。可嘉靖帝听了个道士的胡话,说“二龙不相见”,就不立新太子,还疏远了他。这让他更小心翼翼,整天埋头读书,不敢多说一句。1553年他结婚,婚礼简单得不行,连个像样的宴席都没摆,跟嘉靖帝的奢华风格完全是两个世界。不过,他弟弟景王朱载圳也盯着皇位,兄弟俩关系挺紧张。1561年景王被打发出去,1565年死了,朱载坖才算熬出头。1567年嘉靖帝驾崩,他登基,改元隆庆。 刚当上皇帝,隆庆帝干劲十足,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他停了嘉靖朝的道教活动,把被老爹贬的官员召回来,还减了些税,百姓和大臣都觉得这皇帝靠谱,盼着他能收拾嘉靖留下的烂摊子。可这股劲没持续多久,登基不到一年,他就像变了个人,开始沉迷享乐,把国事扔给高拱他们,自己扎进后宫不出来。   隆庆帝开始在全国选美女,宫里妃嫔数量暴涨。他让人修宫殿,搜集奇珍异宝,生活奢华得离谱。以前那个吃粥的裕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挥金如土的皇帝。他对玉石、夜明珠这些玩意儿特别痴迷,派人到处搜罗,库房都塞满了。大臣们看不下去,劝他悠着点,他却笑笑说:“国家有你们管,我心里有数。”结果呢,他天天泡在后宫,民间都调侃他是“后宫最忙的皇帝”。   这转变太夸张,跟他做裕王时判若两人。有人说他压抑太久,登基后彻底放飞自我;也有人觉得是宫里那帮宦官推波助澜,像膝祥这些人就老怂恿他花钱玩乐。他还养名犬、修园子,国库的钱跟流水似的往外淌。时间一长,这生活方式开始拖垮他的身体。   为了在后宫折腾,隆庆帝长期吃春药,寝宫里全是药味。1571年,他身体不行了,走路都晃悠悠的。1572年春天,他跟妃子玩过头病倒,躺了俩月,御医拿人参吊命也没用。那年7月5日,他在乾清宫咽了气,死时才36岁。史家说他是纵欲加上滥用春药把自己搞垮的。   隆庆帝在位六年,留下个复杂的历史账本。开头那几年的新政,比如开放海禁、跟蒙古和谈,还算有点成绩,史称“隆庆新政”。可他后来的奢靡和早死,把这些亮点全盖过去了。他死后被追谥为庄皇帝,庙号穆宗,埋在昌平昭陵。   这哥们儿的经历,真是从节俭到奢靡的反差教科书。为啥会这样?有说是权力让人变了味,裕王时他没实权,只能装孙子,登基后终于能随心所欲。也有人觉得是环境使然,宫里那股奢靡风气加上宦官撺掇,他没扛住诱惑。不管咋说,他这故事告诉我们,权力这东西能捧人上天,也能让人摔得稀烂。   评价隆庆帝,不能简单说他好还是坏。开头他确实想干点正事,可最后还是栽在享乐上,挺让人惋惜的。他这辈子,既不是昏君也不是明君,就是个让人看不懂的“反差帝”。人性、权力、欲望在他身上搅和一块儿,演了出悲喜剧。历史这玩意儿,越琢磨越有意思,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