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部队总兵力12.4万人,仅仅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刘邓大军减员至不足6万人。 众所周知,抗战胜利后还不到1年时间,国共之间便爆发了内战,之后不久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率军进入华中大平原一侧的大别山,历史称此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在解放战争早期时,虽然人民接连取得了胜利,但全局来看,我们属于被动防御境地,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战争一直发生在解放区,敌军不管是输还是盈,都可以修正后再作战,但解放区发生战事,老百姓就会逃难,初步建设的成果就会被打乱,后续资源受限,即便我党打了胜仗,大局上也属于吃亏局面。 英明的我党领导看出了问题所在,因此他们决心向外线出击,1947年8月,毛泽东下达命令,刘邓大军立刻南下大别山。 一开始刘邓大军领导下的晋翼鲁豫部队还有人不理解为何要千里迢迢去另一个地方战斗,刘邓两位首长便给大家做工作说到,“内线作战搞得民穷财尽,出去有了安徽,河南,苏北的兵源,饷源也可以铺展开来。” 动员大会三天后,刘邓大军共12.4万人便南下挺进大别山,然而当他们来到这里后,除了最开始一段时间比较顺利后,之后就遇到了国民党疯狂的反扑,由于国民党各支部队的封锁,半年时间里刘邓大军全员只剩下5.86万人。 而原本兵强马壮的刘邓大军之所以损失惨重,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部队里很多都是北方人,大别山地区气候潮湿蚊虫很多,许多战士浑身咬得都是包,极大降低了战斗力,士兵们长期休息在野外,日渐行军作战,泥土里爬,身上就没有干的时候,漫天野地里压根谈不上卫生条件,几天不到,人身上就臭烘烘的,几乎每个人身上都长满了虱子。 大家白天行走作战,只有晚上能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点起一堆篝火,将衣服脱下来放在火上烤一烤,虱子密密麻麻的的掉在火堆里,霹雳巴拉作响,然而即使是这样虱子还是除不尽,很多战士把自己的皮肤都抓破了,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好的地方。 除了虱子外,还有很多人得了可怕的疥疮,这种病的传染性很强,一个连队有一个人得了,没两天几乎全连的人都会染上。 很多人晚上痒到根本睡不着,当时部队随军医生提出可以用硫磺解决,可在阴暗潮湿的大别山里哪里能搞到硫磺,许多战士只能用土办法,把手榴弹弄开,取出里面含有硫磺的炸药,再混入从老乡那里买来的猪油,大家把衣服脱了后,将疥疮刺破,挤出脓血,烟火熏烤后,再抹上猪油,不过这种办法还只能维持1个月,过不了多久,还会有人会染上。 疥疮着实让很多战士吃了不少苦,然而这还是不是最糟的情况,对于当时的部队来说,饮水也是个大问题,大别山里几乎找不到井水,战士们想喝水了,只能找山沟里的存水或者鱼塘里的水。 但这些水含有大量的细菌杂质,战士们长途跋涉,白天要冲破国民党的围堵,夜晚还要受到各种蚊虫滋扰,身体几乎属于透支状态,喝了这种水后,整个状态就更加不好了,许多人都患上了疟疾,病号一天天多似一天。 大家染上这种病后,身上忽冷忽热,药品后勤尚且难以保证,甚至连衣物都要大家想办法,许多人冷的时候只能互相抱成一团,相互取暖。 吃不饱穿不暖,身上还染病,然而即使是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依然坚持行军,大家都不愿意离开队伍。 为了解除病痛,战士们都在找民间土方,偏方尝试治病。 后来部队听当地老乡说,山上的羊屎蛋可以治疟疾,于是他们纷纷上山到处找羊屎蛋,经过尝试后发现这个方法还真管用,不少人吃了几次后发现病居然好了,这下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苦战使得国民党军队顾首不顾尾,帮助解放军赢得战争主动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我军占据中原地区后,不论兵力还是物资都得到了稳定保障,整体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惊险而艰辛,历史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