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大学声丨“带孙费” 诉求被驳:法律视角下亲情与责任的理性审视

2025年5月7日,据利川市人民法院消息,近期审理的一起老人索要39万元“带孙费”案件引发广泛关注。老人帮女儿女婿带娃多年,在二人离婚后以“无因管理”为由索要费用,最终诉求被法院驳回。这一案件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纷争,更引发了社会对亲情与法律关系的深刻思考。

从法律层面看,法院的判决有其坚实依据。无因管理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界定,需满足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等条件。在本案中,老人作为孩子的外婆,其照顾行为基于亲情纽带,是家庭互助的一种体现,难以契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家庭成员间的代际帮扶,是基于情感与责任的自然流露,是家庭关系紧密相连的生动注脚。倘若将此类亲情照顾简单等同于劳务交易,不仅与公序良俗相悖,更会对传统家庭美德造成冲击,让原本温暖的亲情变得冰冷而功利。

对比“奶奶胜诉”与“外婆败诉”案例,有网友认为存在裁判标准不统一。但专业律师指出,既往支持案例多存在“书面协议”或“子女长期逃避抚养义务”等关键差异,并非单纯基于亲属身份。

同时,这一案件也引发我们对家庭关系本质的思考。家庭,是情感的避风港,是爱与责任的集结地。老人帮忙照顾孙辈,多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与对孙辈的疼惜,这种付出往往不求回报,是亲情的无私奉献。在家庭生活中,各成员间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构成了家庭的温暖底色。一旦亲情被金钱衡量,家庭关系的纯粹性和亲密性难免受到影响,原本的温情可能会被利益的计较所取代。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老人在带娃过程中的付出与牺牲。从现实角度看,老人多年的照顾,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可能投入了一定的经济成本。在一些情况下,子女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未能充分体谅老人的辛苦。这就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机制,子女应主动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之情,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足够的关怀,而不是将老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这起“带孙费”案件,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家庭生活中要珍视亲情,妥善处理亲情与利益的关系。在法律框架下,家庭关系的维护更多依赖于成员间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亲情的滋养下,构建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家真正成为心灵的归宿。(郑州大学蔡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