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对大唐的挑衅,他当场下令,要求吐蕃立刻将文成公主送回大唐。
古人为了利益,与人交好,最喜欢用的方法似乎就是用婚姻来稳固这一切,普通百姓之间叫联姻,国家想与国家交好,叫和亲。
这些被派出去和亲的公主有些真的是皇帝的女儿,而有些只是宗室或官员之女,皇帝为了让其和亲,就把对方封为了公主。
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就是为了和亲而被封的公主,她为唐朝与吐蕃的和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30年,唐太宗被西域各部尊称为“天可汗”,当时西域各国的国王都以能娶到天可汗的女儿为荣。
而唐太宗也基本是来者不拒,他把妹妹衡阳公主嫁到了突厥,把弘化公主嫁给了吐谷浑可汗。
吐蕃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也向唐太宗求取公主,他希望借助唐朝的威望扩大自己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也想看看这唐朝对自己这个吐蕃到底是什么态度。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还建立了吐蕃王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物。
可是,唐太宗一口拒绝了,因为在这之前,吐蕃并没有表示过要向唐朝俯首称臣,而且,吐蕃还侵占了吐谷浑,党项等一些小国的部分领土。
吐谷浑可是唐朝的亲家啊,是受唐朝保护的,这吐蕃欺负了大唐保护的国家,如今还想和大唐做亲戚?唐太宗当然不可能同意。
这让心高气傲的松赞干布十分愤怒,几年之后,他派出了20万大军进攻唐朝,他要让唐朝看到自己的实力。
松赞干布也确实是厉害,起初,他是一路都打胜仗,而且,西域一些小国见风使舵,见吐蕃似乎更厉害,他们便站到了吐蕃这一边。
不过,松赞干布并不打算再继续进攻唐朝,他对唐太宗隔空高喊:“怎么样?我这么厉害,你可以把你家女儿嫁给我了吧?否则我就继续了。”
这要是换了宋朝那几个窝囊的皇帝,估计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女儿都往松赞干布床上送了,不过,这是大唐,李世民拒绝了魏征议和的建议,决定调遣军队迎战。
结果,大唐的军队大胜,还砍下了无数吐蕃将领的头颅,松赞干布终于意识到这大唐不是好欺负的。
他认输了,然后又向唐太宗第二次求亲。
而这次,唐太宗为了让百姓免受战乱的流离失所,同时,也发觉吐蕃不仅不是他原本想象中的一个没用的小国家,而且还相当有实力。
抱着多一个敌人不如交一个朋友的心理,唐太宗同意了和亲,将16岁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并不是李世民的女儿,史学家猜测,她应该是李渊的堂侄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
女孩漂亮聪慧,但是这也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悲哀,这一嫁,基本此生都不可能再回到中原,再也见不到父母,但是她没有选择。
不过,好在松赞干布自小就喜欢中原文化,而且学习了很多汉族的文化礼仪,他初见到文成公主,就喜欢上了她,对她十分宠爱。
松赞干布还为文成公主专门建了一座宫殿,就是如今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用土红色涂脸的习惯,松赞干布就下令废止,松赞干布为了让吐蕃人能更好地了解汉族的文化习俗,还把吐蕃贵族家的孩子送到长安去读书学习。
文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给了她许多的陪嫁,除了常见的金银珠宝,还有各种书籍,中原的各种植物种子,一百多种治病的药方等等。
因为文成公主到来后,教会了当地人种田耕种,吐蕃的粮食收成得到了大丰收。
文成公主的端庄大方,聪慧不仅让松赞干布越来越喜欢她,吐蕃百姓也十分敬重她,把她尊称为甲木萨。
公元650年,文成公主只与松赞干布做了九年的夫妻,连孩子都还没来得及生,松赞干布就因病去世了。
他年幼的孙子即位,因为年纪太小,手里压根没有实权,朝中的权力由相国禄东赞掌管,他要求文成公主为松赞干布陪葬。
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他敬仰文成公主为了国家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觉得吐蕃让大唐公主陪葬,是对大唐的不尊重。
于是,他立刻派人来到吐蕃,要将文成公主接回去。
可没想到,文成公主却拒绝了,首先,她早已经把吐蕃当成了她的第二个家乡,她万分不舍,其次,她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使命,以及丈夫的愿望。
她远嫁吐蕃是为了维系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她觉得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吐蕃的掌权人禄东赞是有野心的,他不想附属于唐朝,并且想和唐朝抢西域的地盘。文成公主希望她的留下可以阻止两国的战争。
可是,她的愿望终究是实现不了,她独自守寡的31年里,吐蕃和唐朝是屡屡争战,无论她如何劝阻都没有作用。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感染了天花,最终病逝,吐蕃百姓对她是敬仰的,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她葬了在松赞干布的墓地旁边。
她虽然最终也没能让吐蕃与唐朝重修旧好,但不得不说,文成公主确实是历史上一位值得敬仰的伟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