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战国有个将军叫乐羊,有次攻打中山国,敌人把他儿子宰了,做成了肉羹送过来。乐羊面不

战国有个将军叫乐羊,有次攻打中山国,敌人把他儿子宰了,做成了肉羹送过来。乐羊面不改色,拿起汤勺喝了一口,就差说一句“味道好极了”,把敌人当场就给震了,乐羊的恐怖,还是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公元前414年,周天子正式册封中山国为诸侯国。   中山国虽由夷狄所建,但其社会文化高度发达,国君为姬姓,与周王室同源。   这一地区位于今日河北石家庄北部。   建国初期的中山国虽地处边陲,却政治稳定,百姓生活安逸。   但魏国的魏文侯为了扩展势力,决定出兵攻打中山。   魏文侯重用贤才,西伐秦国任用吴起,北击中山则派出了勇将乐羊。   然而,中山国与魏国之间并无接壤之地,其间隔着赵国。   魏国为此派使臣前往赵国,希望借道出兵。   当年的晋国借道灭虢而反手吞并虞国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   赵国群臣大多主张拒绝,然而赵利为,无论魏国战胜与否,赵国都不会吃亏:   若魏国获胜,其对远离本土的中山飞地难以长久控制;   若败退,则元气大伤,赵国可趁机扩张。   赵烈侯最终采纳此策,但以“中山侵扰赵地”为借口,假意请求魏国出兵相助。   乐羊自魏都安邑率军出发,穿越赵地,直抵中山。   战争持续了三年,中山国并非轻易可取。   在此过程中,乐羊之子在战事中被俘,中山国将其用作筹码,意图逼迫乐羊退兵。   乐羊却坚定不移地表示继续率军进攻。   中山国为示决绝,竟将其子烹煮成羹,送至乐羊军中。   乐羊在军前面无表情地饮下这碗血肉羹。   此举使中山国内部彻底动摇,士气崩溃,不久即选择投降,国家灭亡。   魏国借此向北扩展,成功取得灵寿及周边地区。   然而,乐羊虽立大功,魏文侯对其并不完全信任,一方面称赞其忠诚,一方面又以“吃子之人无所不为”为由加以提防。   封赏之时,魏文侯将灵寿作为采邑赐予乐羊,整个中山地区则归于太子魏击,由李克总领军政。   这种安排表面是奖赏,实则将乐羊从权力中心排除。   魏文侯曾赐他一口箱子。   乐羊打开后发现并非金银,而是众多竹简,上书皆为朝中大臣对他的检举和诋毁。   这一举动含义明确:魏文侯之所以容忍他,是出于对其效忠的信任。   乐羊顿感压力,主动请罪,魏文侯则趁势安抚其心。   魏文侯对功臣的封赏安排,引发了朝中议论。   任座直言其分配不公,当即遭到怒斥。   乐羊此后在灵寿隐退,三十年后,中山国卷土重来,从魏国手中夺回故地,完成复国。   乱世之中还有很多吃人的故事。   北宋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战争蔓延至山东、淮南等地。   民众逃亡,粮食绝收。   时至丙午岁,道路两旁尸横遍野。   米价飞涨至斗米数十千钱,仍无处可买。   民间日食树皮、草根,甚至残瓦碎砖磨粉冲饥。   盗匪、官兵、百姓彼此残杀。   山东、京西、淮南多地相继传出“菜人”买卖之事。   “两脚羊”一词开始在饥民间流行,妇人小女被称为“不羡羊”,婴孩则唤作“和骨烂”,老瘦男子因其肉质腥膻,被讥为“饶把火”。   地方医者庄绰在其所著《鸡肋编》中写道,彼时人肉价格已贱于猪狗,肥壮者仅售十五千钱,宰杀后剖开风干,制成腊肉保存,成为军粮与民食。   此类腊肉在市集竟有明码标价之贩售。   回溯汉代,《资治通鉴》中曾记述王莽被杀后,士兵争割其尸体,分食其肉,甚至将其舌割下入口。   这种行为并非出于饥饿,而是因对其暴政的愤恨。   右武候将军丘行恭将谋反者刘兰成处斩后,竟生食其心肝。   东汉末年袁绍围攻东武阳,守将臧洪无粮维持军队战力,竟杀其宠妾煮肉喂兵。   兵士因忠义不敢违命。   数十年后,曹操军缺粮,其谋士程昱亦派兵劫掠东阿县,所得军粮中夹有人肉干。   这类事件在《三国志》、《后汉书》中均有明载。   晋代苻登作战羌军时,将敌人尸体视为“熟食”,命部众食之充饥。   虽然未对平民下手,但其军中风气亦令人胆寒。   及至唐代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粮尽之际,从宰杀爱妾始,至捕杀老弱妇孺,三万余人中仅余四百生还。   事虽骇人,但张巡仍被视为忠臣。   百姓惨死,其罪归于安史叛军。   参考文献:[1]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J].阅读与鉴赏(高中生),2002(8):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