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6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因为口渴,他来到一个农妇家中讨水喝。谁曾想,农妇

1936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因为口渴,他来到一个农妇家中讨水喝。谁曾想,农妇竟然随口说出我党秘密联络地点,陈毅内心一惊:大事不好!

1936年,陈毅带着游击队在梅岭深处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这时候红军大部队早两年就长征北上了,留下的人马缺吃少穿,整天在山沟里和敌人捉迷藏。国民党调来四个营的兵力把山围得铁桶似的,连只山耗子都难钻出去。   这一天,陈毅收到封密信,信上说中央派了联络员到大余县城,要他去春花酒店接头。这消息让大伙儿都挺激动——自打和中央失联三年多,战士们做梦都想重新联系上组织。   然而,陈毅捏着信纸来回看了七八遍,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中央要派人来直接上山多方便,何必让游击队领导冒险下山?可要是不去,万一错过重要指示咋办?   思来想去,陈毅换了身教书先生的长衫,带着区委书记黄赞龙悄悄下山打探虚实。   俩人走到陈海家门口时正晌午,日头晒得人嗓子冒烟。陈海是游击队安插在县城的交通员,平常负责传递情报,开门的农妇端着水瓢出来,说是陈海老婆。   黄赞龙顺嘴问陈海去哪了,农妇甩着湿手说:“去团部了。”山里人说话带口音,“团部”听着像“糖铺”——那可是游击队秘密联络点。   陈毅心里咯噔一下,普通农妇咋会知道这个?面上不显山露水,喝完水就带着黄赞龙往县城方向走。   快到糖铺那条街时,陈毅发现不对劲,往常这条街都是老街坊,如今多了不少生面孔,卖烟的小贩鞋底干净得能照人,修鞋匠的锥子连点皮屑都没沾。   俩人拐进茶馆要了壶粗茶,跑堂的老伙计趁倒水时压低嗓子:“陈海投敌了,铺子早被端了!”话音刚落,街上突然响起哨子声,国民党兵挨家挨户开始搜查。   陈毅和黄赞龙钻进小巷七拐八绕,眼看要出城了,迎面撞上队巡逻兵。带头的拿枪顶着陈毅胸口:“干什么的?”陈毅摸着长衫下摆赔笑:“教书的,进山收茶叶。”   那军官上下打量,见他手指头有老茧,突然冷笑:“教书先生的手茧长在虎口上?”   千钧一发之际,陈毅指着路边茶摊扯开话头:“老总尝尝这茶?清明前头茬的云雾茶!”趁军官扭头看茶摊的功夫,俩人撒腿就往山上跑。   国民党兵反应过来追上山,满山架起机关枪扫射,陈毅他们躲进个石缝里,头顶子弹嗖嗖飞。捱到后半夜,敌人开始放火烧山,火苗子蹿得比树还高。   眼看要烧到藏身地了,天上突然炸了个响雷,瓢泼大雨浇得火星子直冒白烟。国民党兵淋成落汤鸡骂骂咧咧撤了,陈毅他们踩着泥汤子摸回营地。   后来才查清楚,陈海前个月就被捕叛变了,国民党让他伪造中央信件设圈套,还在糖铺周围埋伏了30多个便衣。要不是陈毅听错那句话起了疑心,游击队领导层得被一锅端。   国民党那边没抓着人,气得把陈海吊起来打,这叛徒竹筒倒豆子交代了6个联络点,结果游击队早转移了。等陈海带着兵扑到梅岭,游击队的灶坑都凉透了。   陈毅后来跟战士们说:“咱们在山里钻,就跟鱼在水里游似的,国民党那网再密也捞不着!”   这场死里逃生的经历让游击队长了记性,后来再接到山下消息,都要派三路人马交叉验证。陈毅还编了套暗号系统,卖茶叶的说“雨前茶”就是安全,“明前茶”就是有危险。   靠着这些土办法,游击队又跟国民党周旋了整整一年,直到国共合作联合抗日,队伍才整编成新四军开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