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菲律宾拉拢印度,将中国当成敌对国家,现场被印度打脸! 日前,在印度新德里"瑞辛纳

菲律宾拉拢印度,将中国当成敌对国家,现场被印度打脸! 日前,在印度新德里"瑞辛纳对话"论坛上,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抛出"中国是菲印共同敌人"的言论,试图构建美菲日澳韩"反华统一战线"。然而,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迅速驳斥该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强调两国关系不应建立在对华敌对基础上。这场精心策划的外交表演瞬间沦为"热脸贴冷屁股"的国际笑谈,折射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现实主义逻辑。 菲律宾军方的极端言论实为国内政治困局的镜像投射。杜特尔特被捕引发持续抗议,马科斯政府支持率跌至24%,军方更因在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排泄物事件陷入丑闻。面对多重危机,布劳纳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转移公众视线,其操作逻辑恰似"自家失火却指控邻舍失窃",暴露出转移国内矛盾的惯用伎俩。 印度的果断回应折射出战略自主意识的成熟。作为金砖国家中唯一与东盟所有成员保持对话的国家,印度去年刚与中方达成边境撤军共识,莫迪更公开强调要恢复2020年冲突前的双边关系。2022年1359亿美元的中印贸易额中,中国占印度汽车零部件进口的43%、电子元件的38%,这种经济依存度决定了印度不会为地缘政治冒险牺牲经济命脉。 新德里拒绝参与"反华小圈子"的立场,印证了"东望政策"的本质转变。该政策从1992年侧重军事合作,已演变为以经济合作为核心的区域整合战略。当前印越联合军演侧重救灾演练,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均表明印度更倾向通过经济纽带而非军事对抗实现战略目标。这种务实选择在2023年拒绝对南海"自由航行"行动时已显露端倪。 国际政治现实再次证明: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菲律宾试图用"敌人制造"转移矛盾的策略,不仅未能拉拢印度,反而暴露其外交短视。而印度在中美间保持战略平衡的智慧,恰如其"不结盟2.0"政策的生动注脚。这场外交闹剧的深层启示在于:在多极化时代,任何试图构建对立阵营的企图,终将败给现实主义的理性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