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照片时,他的家人直接泪目!这是行刑前,家人买通狱卒,冒着风险给他拍下的,此前,他已经受尽各种酷刑,把他捆在布满烧红铁钉的木桶里,那一声声的惨叫,甚至将年轻的狱卒听到红了眼眶,然而他却始终没有屈服!
1935年正月,四川达县的蒲家场,一座阴森森的监狱里,一名身着破旧褂子、戴着沉重脚镣手铐的男子被押上刑场。
他面容憔悴,但目光坚毅,宛如一尊不可撼动的石雕。
刽子手扣动扳机的刹那,这位年仅30岁的铮铮铁骨的共产党员,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革命英雄赞歌,他就是牟永大。
行刑前夕,牟永大的亲属冒着极大风险,花费30块大洋贿赂狱卒,只为给他拍下最后一张照片。
这张珍贵的影像,定格了一位革命者不屈的灵魂,他虽身陷囹圄,却依然挺拔如松。
这张照片后来成为宝贵的革命文物,在大巴山区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不畏艰险的革命后人。
牟永大入狱的这半年,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诗,敌人无所不用其极地折磨他,妄图撬开这位坚贞战士的口,获取关于党组织的机密情报。
他们给他戴上镣铐,逼他跪在镶满碎瓷片的老虎凳上,忍受骨肉粉碎的剧痛。
把他吊在房梁上,像只鸭子般倒悬,让窒息感和眩晕交替折磨。甚至把他捆在布满烧红铁钉的木桶里,让他尝尽炮烙般的酷刑。
可即便如此,牟永大的意志依然坚如磐石,他咬紧牙关,一个字的党的秘密也没吐露。
狡诈的敌人见拷打无果,又改用“美人计”,派审讯人员劝他只要供出同伙和联络人,就可免于痛苦,重获自由。
牟永大只是冷笑一声,用沙哑的嗓音喊出“革命必将胜利!”的誓言。
组织上得知牟永大被捕的消息后,万分焦急,多次秘密设法营救,但都因敌人的严防死守而未能得逞。
而牟永大在狱中的遭遇,更是揪心,他们恨不得代他承受那非人的折磨。
这半年的铁窗生涯,是牟永大革命生涯的最后一站,在此之前,他早已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1922年,年仅17岁的牟永大进入“绥属联合中学”求学,在这里,他接触到进步书刊,汲取新思想的养分,逐渐形成了革命的世界观。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毅然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参与抵制日货、争取国权的斗争。
火热的青春,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在革命的熔炉中淬炼。
1925年,20岁的牟永大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里,他结识了革命前辈陈树人,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与革命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组织上安排牟永大进入日资纱厂工作,在工人中秘密传播革命的火种。
凭借非凡的才干和感召力,他很快在工人中建立起威信,成为他们信赖的领袖。
然而,叛徒的出卖,让他不得不仓皇逃离上海,回到家乡四川。
回乡后,牟永大化名隐姓,在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做教员,利用教师身份,秘密发展共青团组织,开展农民运动。
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当地军阀刘存厚的注意,最终被迫转移到成都,暂时避避风头。
在成都,牟永大与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继续投入革命工作。他夜以继日地奔波,用满腔热血谱写革命的恢弘篇章。
1933年,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他不惜冒险打入县府内部,成立了“绿衣社”,为根据地搜集情报、输送军需,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叛徒的出卖,让牟永大落入敌手,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
但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岿然不动,坚守着共产党人的操守和尊严。
1935年正月,当敌人绝望地意识到无法从牟永大口中获取任何情报时,终于对他执行了死刑。
行刑前,刽子手强令他下跪认罪,而牟永大却昂然挺立,直视着敌人的双眼,用洪亮的声音吼出“革命必胜,你们的末日也快到了”。
枪声响起的刹那,这位年轻的革命先驱倒在血泊中,而他的精神,却永远耸立在历史的丰碑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