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由韩宗琦负责为其穿寿衣,可当韩宗琦接过卫士们递过来的寿衣后顿时生气了:“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拿出这样的衣服?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你们对得起他吗?!”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敬爱的周总理因病逝世,举国上下无不悲痛扼腕。 一生无儿无女的周总理,在人生中最后一程,饱受病痛的折磨,他的遗体于当晚进行解剖。 等到医生掀开覆盖在尸体上的白布,再也抑制不住压抑的情绪,泪水霎时从眼眶中夺眶而出。 周总理的两个眼眶深凹,脸颊两侧的颧骨十分突出,整个人已经瘦的皮包骨头满脸。周总理的身上,还有几道手术留下的伤疤,由于过于瘦弱,那些疤痕甚至粘连在一起。 解剖的结果显示,周总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癌细胞,总理死于癌症的转移和扩散,在病痛的折磨中失去的生命。 之后遗体就被送进了冷冻箱,在举行告别仪式之前,按例要为总理整理遗容,穿上寿衣。警卫员韩宗琦一直跟着,负责处理周总理身后的事宜。 可等到工作人员送来寿衣,韩宗琦却再也忍不住质问,“怎么送来这样的衣服?这样的衣服怎么能穿在总理的身上?” 其实也难怪韩宗琦生气,工作人员送来的,是一件已经发黄的衬衣,袖口和领口处已经磨损,甚至边缘还有针线缝补的痕迹。 但这已经是周总理最好的一件衣服,其他的衣服都有大大小小的破洞,这是最完整的一件。 韩宗琦不由的湿了眼眶,他知道总理一向最为节俭,一件衬衣穿了十来年,就算缝补的针脚已经有些磨皮肤,总理也只是忍着。 有一段时间周总理总是反反复复的患上唇炎,韩宗琦仔细观察才发现,总理用来擦嘴的毛巾又粗又硬,早就已经没法使用。还是韩宗琦指出患上唇炎会影响见外宾,总理这才舍得换一条新的毛巾。 西花厅的这件泛黄衬的衫,确实是总理最好的一件衣服,加上总理生前也有交代,身后事万万不可铺张浪费。 韩宗琦也只好给周总理穿上了这件衬衣,但由于生病瘦的厉害,这件衬衣的领口处松松垮垮的,还是在后面别了一个别针,才将领口正好卡在了脖子处。 穿上衣服之后,就要为周总理整理遗容,由于去世前一直在医院里病着,总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理发,自然也就没刮胡须。 但刮胡须也是最难的一项,总理已经离世,只要是稍微刮破一点皮肤,就会在脸上出现一块尸斑,也就影响了总理的遗容。 韩宗琦便再三强调,哪怕是刮的慢一些,也一定不能刮破一点的皮肤。负责给周总理刮脸的是朱殿华师傅,他给总理理过很多年发,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可朱殿华看到总理瘦削的脸颊,还是忍不住抽泣了起来,他将脸上的泪擦干,又用肥皂水将总理的胡须软划,一点一点小心的刮了起来。 刮胡须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朱殿华稳稳的拿住手中的刮胡刀,将总理的胡须刮的干干净净,让他有了最后的体面。 第二天一早就是周总理的告别仪式,邓颖超站在一旁,她需要有人扶着才能勉强的立住,毕竟在棺材里躺着的,是她相濡以沫一生的丈夫。 在告别仪式持续了整整两天,门外还有不少群众不愿散去,他们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就为了最后悼念敬爱的周总理。 1月11日下午,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往八宝山进行火化。在去往八宝山的路上,群众自发的站在道路两侧,他们身戴黑纱,自发的前来送总理最后一程。 一直到深夜十一点多,周总理的骨灰从八宝山驶出,而道路两旁依旧是黑压压的一片,人民群众在寒风中站了六七个小时,目送着周总理离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