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被击落几架阵风,为何美西方就感觉天塌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巴空战中的失败所涉及的可不止法国一家,阵风可是国际上公认的机型,在中东的数次战争里,它战无不胜,一直保持着零战损的记录。印巴空战之后,问题并非是阵风不行,而是面对我方空军,谁敢说自己行呢?就连美国也不敢断言自己就一定没问题。 在现代空战中,阵风战机一直被认为是象征着先进技术和无敌实力的代名词。曾多次在中东的冲突中证明了其无与伦比的作战能力,2011年空袭利比亚,2014年空袭伊、叙等国,“阵风”战机虐菜般的表现,堪称空中霸主,就这样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了美俄之外的又一选择。 自埃及之后,卡塔尔、印度、希腊纷纷订购,阿联酋更是大手笔采购了80架。短短7年时间,7个国家合计466架订单,合同金额超500亿美元,一跃成为近年来全球军售市场新的“宠儿”,生产计划排到了2030年,可谓风光无限。 可以说,在全球首败之前,“阵风”战斗机被认为是四代机里扛把子的存在,性能先进、用途广泛,能上天、能着舰,也是军火市场上销售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 然而,法国达索几十年精心营造的“阵风不败”口碑,让印度在三天内挥霍一空,就在5月7日当天,欧股开盘后,法国达索航空股价大跌1.91%,美股股价跌幅更是超过6%,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阵风”还能刮起来吗? 这一战果不仅让全球军事观察家瞠目结舌,更直接挑战了西方空军装备的长期主导地位。正如外网所言,歼-10CE的胜利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成功,更是对西方空中霸权的一次系统性冲击。 需要强调的是,阵风被击落的事件,不仅仅意味着这架飞机本身的技术问题,更多的其实是对其背后军事战略的考验。 阵风在中东连续作战多年,始终保持着零战损的记录,这使得它几乎成了空军实力的代名词,这一点,无可置疑。可是,当面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空战时,许多人开始疑惑,阵风到底能在面对真正强劲对手时,仍保持如此强势吗? 空军的技术和战术,远非单一的装备能够决定。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阵风面对的并不是那些常见的空战对手,而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对手——我国的战机以及战略战术。 毫无疑问,在这场较量中,不仅仅是飞机本身的性能起作用,战略战术、飞行员的素质以及空军的整体协作,都是决定战局的关键。 长期以来,西方空军装备的出口逻辑建立在“平台优势”基础上——无论是美国的F-16、F-35,还是法国的“阵风”,都强调单机性能的绝对领先,并通过技术封锁、升级限制等手段维持对买家的控制。 然而,歼-10CE的实战表现彻底打破了这一逻辑。巴基斯坦空军此次胜利的核心并非依赖歼-10CE单机性能的碾压,而是中国提供的完整作战体系。美国空军的高度警觉和保守态度,也正是因为他们了解,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被中国的体系化能力碾压,面对真正的对手,没有谁敢说自己稳赢。 这场空战的结果,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测试,更是一场关于空战格局和未来战斗力的深刻反思。对于美西方国家来说,这不仅仅是几架阵风被击落的问题,而是对现代空战理解的一个警示:即使是最顶尖的战机,也可能会在体系化的配合之下,面临真正的挑战。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