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听说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现在只是一个副连长,眉头一皱,问道:“11年前他就是排长,怎么才升了一级?” 毛主席爱看京剧,其中最喜欢的一出便是《奇袭白虎团》。看完这场戏的毛主席连连拍手称赞,赞扬我军将士英勇无比。 《奇袭白虎团》是由一场真实的战役改编而成,里面的主人公严伟才就是抗美援朝中的一名士兵。 看到这场京剧,毛主席不由得想起了十几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便询问了身边的警卫员,主人公严伟才是我军中哪位将领,他现在怎么样了? 《奇袭白虎团》中的严伟才就是志愿军副排长杨育才,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十三人歼灭了精英部队“白虎团”,至今仍在军中流传甚广。 时间拉回到1953年的夏天,金城战役刚刚打响。 杨育才奉命带领十二个人的队伍,打掉被誉为精英团的“白虎团”。 白虎团共有100多人,这支部队有着美国最先进的军械,占据着415高地。白虎团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多次向志愿军出言“挑衅”,并宣称绝不让志愿军“越过”415高地。 杨育才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势必要打掉白虎团的嚣张气焰。十三人对战一百多人,只可智取,不能强攻。 在出发前,杨育才就制订好了“奇袭”的策略,白虎队自以为有美国的先进军械当靠山,杨育才就伪装成了“美国顾问”,其他十二人则是随行的官兵。 当时白虎团的戒备十分森严,任何人进出都要对上“口令”才会放行,杨育才这个假冒的“美国顾问”自是不知道口令是什么。 杨育才命人在白虎团远处侦查,伺机抓了一个敌军的“舌头”,这才得知进入白虎团的口令是“谷伦母——欧巴”。 就这样“美国顾问”杨育才带着十二名士兵大摇大摆的打进了敌军内部,杨育才下令十三人分为三组,分别冲击警卫室,会议室和休息室。 杨育才发现白虎团的高级将领正在开会,便把冲进会议室进行开枪射击,纵使英勇善战的机甲团团长也丧命于杨育才的枪下。 与此同时,其他小组也对警卫室和休息室进行了突袭,来不及反应的白虎团四处逃窜,杨育才带人夺下了415高地。 杨育才仅用十几分钟,就拿下了号称是“精英”的白虎团,击毙敌军97人,俘虏科长,营长等19人,这一场仗大获全胜,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为金城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 由于在这场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杨育才被记为特等功,荣获了“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毛主席听这场战役听的津津有味,更加好奇杨育才如今在担任什么职位。 只见警卫员支支吾吾的答道,“杨育才现在是副连长,负责部队里的日常训练工作。” 毛主席不由的皱起了眉头,他记得53年的时候,杨育才就已经是副排长了,怎么过了十一年才只是个副连长? 这样不是寒了为国作战的将士们的心,毛主席不由得追问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警卫员如实回答,“杨连长一直没升职,是因为他一直没通过资格审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怎么会通不过资格审查? 原来是杨育才在加入解放军前,曾经被国民党抓了去,也因此在国民党军队呆了几个月。审查人员认为杨育才很可能是“奸细”,这才一直不敢委以重任。 “胡闹!这不就是莫须有的罪名!”毛主席气的拍起了桌子。 杨育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兢兢业业,从未出过差错,怎么能因为一段不清不楚的过去,就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才埋没! 毛主席的态度传到了审查人员的耳中,他们不再执着于杨育才的过去,重新审视杨育才为我党作出的贡献。 此后杨育才凭借能力从副连长的位置上一路晋升,最终在副师长的位置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