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反应太大了!法国BEA和达索航空公司对印度“阵风”战斗机被歼-10C击落进行了初步调查。 法国认为战斗机的损失主要是由于印度空军长期维护和训练不当、实际作战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作战编队中的数据链协调失败造成的。 要知道出事之后,达索航空公司的股价当天暴跌15%,法国政府急得直冒汗,毕竟军工出口全靠“高端口碑”撑着。 要是“阵风”被贴上“印度都玩不转”的标签,以后还怎么卖给中东土豪、东南亚小国? 于是赶紧召开新闻发布会,把责任全甩给印度,我们的飞机性能没问题,是他们没学会怎么开! 这话听着耳熟不?当年“幻影”2000在印度频繁坠毁,法国人也是这么说的。 可明眼人都知道,欧洲军工有个致命死穴,太依赖客户的“自主能力”。 美国卖F-16会配套建设完整的训练基地、后勤网络,甚至帮客户培养飞行员,俄罗斯卖苏-30直接派军事顾问住到机场,手把手教怎么维护怎么打仗。 但欧洲人不一样,他们觉得“高端装备就得客户自己领悟”,卖飞机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 卖完之后就当甩手掌柜,反正钱已经到账,后续培训?加钱!后勤支持?加钱!系统整合?对不起,这事儿不归我们管。 先说印度买“阵风”这事儿,2016年莫迪政府咬咬牙掏出88亿美元,就为了126架“阵风”(后来缩水到36架),单价直接干到2.4亿美元。 当时法国人把这飞机吹得天上有地下无,什么“全频谱作战能力”“顶尖电子战系统”,听得印度军方直咽口水。 可飞机到货后才发现,飞机是给你了,但配套的导弹得加钱,数据链系统得加钱,飞行员培训得加钱,就连地勤维护手册都得单独买。 法国人拍胸脯说“12个月搞定”,结果印度空军辛辛苦苦练了三年,连基本的编队协同都没整明白。 为啥?因为欧洲军工体系讲究“精密配合”,“阵风”要想发挥威力,得跟预警机、地面指挥系统、其他战斗机的数据链实时互通。 可印度自己的国产预警机“平衡木”跟“阵风”根本不兼容,只能临时用从以色列买的预警机凑合,结果数据传输跟蜗牛爬似的,战场信息永远慢半拍。 地勤维护就更惨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那帮人平时修米格-21都能摔飞机,面对“阵风”这种全复合材料机身、数字化飞控系统的高端货,直接抓瞎。 螺丝拧错位置、软件升级漏步骤这种事儿家常便饭,法国人派来的技术顾问看了直摇头:“你们这是在拿劳斯莱斯当拖拉机开啊!” 反观中国军工出口,卖歼-10CE的时候,直接打包送上全套训练体系、后勤保障车、模拟训练器,甚至帮客户建立本地维修厂,保证“到手就能用,半年形成战斗力”。 欧洲人还活在“贵族卖艺术品”的梦里,觉得只要装备够先进,客户就得跪着求他们,却忘了现代空战是体系对抗,单靠一架飞机性能好没用,得让客户能把飞机融入自己的作战体系才行。 欧洲军工这些年在国际市场上节节败退,输给美国输给俄罗斯甚至输给中国,根本原因就是太傲慢。 他们总以为靠“法国浪漫”“德国精密”就能征服客户,却忘了武器是拿来打仗的,不是摆在博物馆里展览的。 印度这次算是当了回“冤大头”,花天价买了堆需要自己从头学起的“高科技玩具”,而欧洲军工如果还不放下架子,老实实做好配套服务,以后怕是连“高端市场”的门槛都摸不着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