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我们的朋友吗?俄罗斯著名政治家卡拉切夫一针见血,中国人既不是我们的盟友,也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只是恰好赶到一起的同路人。这就是不少俄罗斯精英的心声,他们与中国交好,纯粹只是各有需求暂时走到一块,俄罗斯从上到下,一直把欧美当成白月光,要是老美点头招呼他们进北约,可能回头第一件事就是跟着美国瞄准中国! 卡拉切夫的话其实在理,中俄关系的就是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协作,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盟友”或“朋友”。 当初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就多次尝试加入西方体系,例如1997年签署《北约 - 俄罗斯基本文件》同意北约东扩,2003 年普京签署《俄乌边界条约》承认乌克兰领土完整。 但北约持续东扩至俄罗斯边境,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这种经历让俄罗斯意识到,西方体系并非真心接纳它,而是将其视为战略对手。 由此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将目光转向东方。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能源合作(如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军事技术交流(如联合军演)、科技互补(北斗与格洛纳斯系统整合)构成了双边关系的压舱石。 尽管俄罗斯对西方仍有历史文化认同,但现实利益迫使它调整策略。例如,俄总统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主张建立中俄合资企业和研发中心,而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推动两国金融深度合作。这种务实态度表明,俄罗斯精英层已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选择,而非情感倾向。 但中俄400年交往史始终在和好-冲突的怪圈中循环:1950年代苏联援建156个工业项目缔造铁关系,却在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滑向核战边缘;1991年叶利钦高呼"重返欧洲"冷落中国,又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被迫启动"向东看"战略,如此周期性反复无常。 所以就算中俄利益捆绑,咱们也得把“底线思维”拉满,既要防着它背后捅刀,更得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说白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硬气,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咱和俄罗斯合作是因为“合则两利”,但咱从来没把宝全押在它身上。 当前,中俄合作已形成利益深度绑定、机制稳定、战略互补的格局,西方的拉拢或制裁难以动摇这一基础。但中国也需保持战略清醒,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外部变量冲击。在百年变局中,这种务实合作不仅是两国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关键力量。 参考信息源: —澎湃新闻—圆桌|中俄权威专家详解双边关系:在新形势下共同应对挑战、共创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