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2年,浙江大学高材生李红涛被民警抓捕,然而在抓捕当天,他就趁民警吃饭时,成

1992年,浙江大学高材生李红涛被民警抓捕,然而在抓捕当天,他就趁民警吃饭时,成功逃脱,甚至在逃跑的路上,还用自制的钥匙,偷走了一辆“奥迪”车.....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1992年4月18日,昆明的一处普通小区内,民警们匆匆赶到楼下时,根本没想到,自己追捕的对象正悠闲地躺在屋顶,抽着烟,看着他们四处忙活。 李红涛不是普通人,他从浙江大学毕业,本来被分配到昆明电阻厂,有稳定工作,还有一个大学相识的妻子。 可日子太过平淡,他觉得生活像一潭死水,需要一些刺激。偏偏,这个“刺激”却演变成一场婚外情。 风言风语不断,很快就逼迫他陷入窘境。为了摆脱这种生活,他做了一件铤而走险的事:伪造单位的印章,从银行骗了8万元钱。 警方抓捕他的时候,李红涛表现得很平静。押往公安局途中,他甚至哼起了小调,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脱逃。 抵达公安局后,民警随手把他锁在审讯室里,准备去食堂吃午饭。短短几分钟后,李红涛就拆掉了手铐,静悄悄地走出了大门。 警方发觉不对劲时,审讯室里早就空无一人了。 李红涛逃回家,迅速毁掉证据,打包了一些随身物品,随后不紧不慢地爬上了楼顶。 他坐在屋顶上,冷静地抽了根烟,甚至能听到民警焦急的脚步声和对讲机的声音。民警搜完房子,悻悻离去后,他才跳下来,搭上了前往贵阳的火车。 李红涛来到贵阳,兜兜转转几天,觉得坐车逃跑总归不方便。他本来只是无意中看见停在宾馆外面的那辆奥迪车,心里头忽然冒出了个大胆的念头。 他的脑子转得飞快:小时候拆解玩具、组装模型的经验涌上心头,奥迪的钥匙结构也迅速被他记在脑子里。 回到小旅馆,李红涛把钥匙的结构一点一点画在纸上,然后用路边五金店买来的小工具,竟然真的做出了一把能启动奥迪车的钥匙。 第二天清晨,他走到车旁,插入钥匙、转动,车子毫不犹豫地发动了。他甚至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暗自一阵激动:“居然真的能行!” 但好景不长,毕竟刚刚学会开车,车子开了没多久就栽进了路边沟里。幸运的是,一个附近的村民把他带回家,热心招待了一顿饭,还好心帮他叫人拖车出来。 车被修好之后,李红涛竟然又把目光盯上了更大胆的目标——一辆警车。他觉得警车开起来可能更威风、更安全,于是在一个夜晚,竟然又用同样的方法,把警车开走了。这一次,他一路从南宁开回了昆明。 他甚至还抽空几次去女友所在的大学校园探望女友,直到被蹲守已久的民警再次抓获。 看守所里,李红涛一开始表现十分配合,老老实实交代自己的所作所为。 但是,当他发现警方迟迟不对他的案件做出处理时,他竟然有些不满了。他直接告诉负责的民警:“你们再不处理,我可又要跑了。” 警察当成玩笑,可李红涛却认真了起来。这次越狱,他并没有打算偷偷摸摸。他竟然还带上了两个狱友,花了好几天时间,用自制工具挖通了墙壁,三人开始出逃。 然而,狱友们运气不好被抓住了,李红涛却再次跑了出去,跑到圆通山附近的公用电话亭,居然还主动给警察打电话炫耀:“我又出来了,你们的墙造得不结实啊!” 这次逃亡的路上,他脑子里反复想着一个他从大学时代就很感兴趣的东西——无刷电机。这是个新兴的电机技术,在当时国内还没人做成功过,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有能力把它做出来。 第三次被警方抓获后,他被关押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死刑的判决很快下来,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就在执行死刑前夕,李红涛向看守所提出请求,要求完成电机的实验。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机会。所长犹豫再三,竟然同意了。 就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在几名专家的现场指导下,电机终于转动起来了。 电机启动的瞬间,围观的专家们和民警都呆住了。所长迅速向省高院提交了暂缓执行死刑的申请,省高院也很快同意了请求。 后来,这项技术在全国获奖,他也因此被改判死缓,之后又多次减刑。2009年,他刑满释放,回到了自由世界。 李红涛的故事,没有人能预料得到。 从浙江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身负死刑,再到用发明拯救自己的生命,人的一生,或许真的像他说的:“很多时候,改变命运的,是自己心里藏着的那点执念。” 而那段在逃亡路上偷偷开走的奥迪车,或许早就被人忘记了吧。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