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13年,一女子带着爷爷画作来鉴宝,专家鉴定为赝品。不料女子却笑了笑,问专家:

2013年,一女子带着爷爷画作来鉴宝,专家鉴定为赝品。不料女子却笑了笑,问专家:“你可知我爷爷是谁?”专家听完立刻改口:“是我有人不识泰山,看走眼了!” 那天节目现场来了位气质出众的女士,手里抱着个用红布裹得严严实实的画轴。 工作人员帮着把画展开后,在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只见画上红彤彤的枫叶上趴着几只秋蝉,看那笔法活灵活现的,跟齐白石晚年那幅《枫叶秋蝉》图简直一模一样。 几位鉴宝专家凑在台子上研究了老半天,拿着放大镜把每个角落都照了个遍。 领头的专家清清嗓子说:"这幅画是仿的,齐老的真迹早就送人了。"这话刚说完,台下观众席就炸开了锅,有人摇头有人叹气。 可那位女士倒是不慌不忙,笑眯眯问了句:"您几位知道我爷爷是谁吗?" 这话把专家们问得一愣,她接着说:"我姓齐,叫齐慧娟,我父亲是齐良末。"这话就跟往油锅里泼了瓢凉水似的,几个专家脸色唰地变了。 领头的赶紧改口:"要是真像您说的,这画少说值一个亿。"原来这女士是齐白石亲孙女,手里拿的是老爷子当年给儿孙留的传家宝。 后来这事在收藏圈传开了,大伙儿都笑话那几个专家看人下菜碟,有懂行的翻出档案记录,齐白石确实在1950年代给自家晚辈画过几幅《枫叶秋蝉》,北京画院藏的《白石老人自述》里白纸黑字写着这事儿。 苏富比拍卖行前些年拍过齐白石类似的秋景图,成交价都奔着八千万去了,要真是老爷子留给孙女的真迹,说值一个亿还真不算夸张。 不过,鉴宝节目出幺蛾子也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天下收藏》闹得更大,真把人家明朝青花瓷给砸了,后来藏家拿着碎片去做碳十四检测,结果证明是真古董,官司打了小半年才赔钱。 自打那以后,老百姓对这些电视鉴宝专家的话都半信半疑,有人说他们有时候故意把真货说成假的,转头就让节目组低价收走。 但平心而论,鉴定古董字画这事儿确实不容易,就拿齐白石的画来说,老人家一辈子画了上万幅作品,光秋蝉就画过几百只。 他早年用墨讲究浓淡相宜,晚年又爱在颜料里掺西洋红,不同时期作品差别大了去了。 更别说现在做旧技术越来越高明,有些高仿连X光检测都能糊弄过去。 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都说过,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齐白石作品,十幅里头能有两三幅是真迹就算不错了。 节目播出后,有记者跑去采访齐慧娟,她倒没多说什么,就提了句"带画上节目就是想看看现在专家们的眼力"。 后来北京电视台公布的数据显示,那期节目收视率比平时涨了三成,估计都是冲着看专家出洋相去的。 要说齐白石的后人,这些年确实没少为老爷子的作品操心,2011年荣宝斋办过齐家后人作品展,展出的二十多幅画里就数《枫叶秋蝉》最打眼。 当时还有段插曲,布展的时候工作人员差点把真迹和仿品挂错了位置,幸亏齐良末先生亲自到场盯着才没闹笑话。 过去小半年,那几位鉴宝专家里有两个悄悄辞了职,收藏界的朋友说,现在但凡有点名望的鉴定师,碰到名人之后拿着家传宝贝来鉴定的,都要多问几句来历。 要说齐白石这《枫叶秋蝉》图,里头讲究可多了,老爷子画秋蝉的翅膀爱用"破墨法",拿毛笔蘸了淡墨轻轻一扫,那薄如蝉翼的感觉就出来了。 枫叶上的红色可不是普通颜料,是他特制的"西洋红",里头掺了朱砂和曙红,阳光下看能泛出金点子。 这些门道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可要是在行家眼里,比身份证还管用。 说到底,古董行当的水深得很,老百姓家里要是有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最好先找正规机构做鉴定,别急着上电视显摆。 那些鉴宝节目看着热闹,可里头弯弯绕绕多着,就像当年那位齐女士,要不是家里真有来头,恐怕那幅《枫叶秋蝉》图就要被当成赝品挂上电视,白白糟蹋了老爷子的心血。 信息来源:节目《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