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过去,当夫妻二人推门而入之时,眼前的一幕直接让他们泪如雨下! 1966年,四川新津县的清晨,刘致台和许曼云夫妇站在家门口,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命运。他们要被带走,留下六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才两岁,最大的不过十二岁。家中唯一的依靠,是47岁的保姆高玉清。她接过夫妇递来的保险箱钥匙,肩上扛起了这个家的未来。 1966年的中国,社会动荡席卷无数家庭,刘致台和许曼云这对干部夫妻也不例外。他们被要求离开城市,去农村接受改造,归期遥遥无期。临走前,他们把六个孩子和家里的全部积蓄托付给了高玉清。高玉清,一个47岁的农村妇女,1954年因生活所迫来到刘家做保姆。她勤劳善良,早已和刘家融为一体,孩子们都把她当亲人看待。 那年头,日子不好过。物资短缺,养活六个孩子成了高玉清最大的挑战。她白天在工厂干重活,晚上到餐馆刷盘子,挣来的钱却总不够花。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她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和首饰,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给自己留。辛苦归辛苦,高玉清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抱怨。她早起给孩子们做饭,送他们上学,晚上教他们认字,用捡来的旧课本一点点带着他们成长。 高玉清不只管孩子们的吃喝,还注重他们的品德。她常说,人得有骨气,不能因为穷就低头。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会了勤劳和互助。大点的孩子帮她干活,小点的捡柴火、洗碗,一家人虽然苦,却从不缺温暖。 十年里,高玉清经历了不少难关。有年冬天,粮食不够,她跑遍街头换回一袋粗粮,煮成稀粥给孩子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多喝一口。还有一次,大儿子高烧不退,她背着他走了五里路到诊所,硬是挺着没倒下。孩子们在她照顾下慢慢长大,也越来越懂事,知道高妈妈为他们操碎了心。 1976年,社会环境缓和,刘致台和许曼云终于回到家中。十年未归,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过得怎么样。可当他们推开家门,看到六个孩子健康长大,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高玉清站在一旁,瘦了也老了,但眼神还是那么温暖。刘家夫妇感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眼泪止不住地流。 后来,高玉清成了刘家真正的家人。孩子们喊她“高妈妈”,逢年过节都聚在一起陪她。她晚年过得安稳,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心里挺满足。可随着年纪大了,她的健康也每况愈下。90岁时,她中风半身不遂,刘家儿女轮流照顾她,尤其是三女儿刘健鸣,把她接到成都悉心照料。97岁那年,高玉清安详去世,刘家给她办了隆重的葬礼,墓碑上刻着“高妈妈”,寄托了全家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