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白崇禧逃到台湾后,抽空去拜访邻居朱怀冰,不料,刚踏进他的家门,便听到

1950年,白崇禧逃到台湾后,抽空去拜访邻居朱怀冰,不料,刚踏进他的家门,便听到朱怀冰厉声呵斥管家:“他现在是个‘臭虫’,谁让你放他进来的?”

1949年冬天,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搭乘专机降落在台湾省松山机场。

这位昔日统率百万大军的"小诸葛"此刻裹着灰色长衫,站在舷梯上望着陌生的海岛,身后只跟着几名贴身副官。

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中,他忽然想起临行前老部下悄悄递来的字条:"此去凶多吉少"。

在台北近郊的日式宅院里,白崇禧的日子过得如同困兽。

每天清晨推开木格窗,总能看见街角摆香烟摊的特务假装整理货架。

这些人都是保密局毛人凤派来的,二十四小时轮班监视。

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国防部长,如今连去巷口买包烟都要被七八双眼睛盯着。

住进新居的第三天,白崇禧突然发现隔壁院落挂着"朱寓"的门牌。

打听之下才知道,老相识朱怀冰就住在隔壁。

这位湖南籍将领曾是他多次力保的部下,当年在湖北民政厅赋闲时,正是他亲自向蒋介石举荐,才让朱怀冰重新穿上军装。

想起这些往事,白崇禧特意换了身干净长衫,提着两盒上等龙井茶前去拜访。

朱家宅院的门环刚敲响,里面就传来瓷器摔碎的脆响。

白崇禧站在台阶上听见朱怀冰的怒骂:"现在是什么时候?这种人也敢往家里放?"管家慌慌张张开门时,白崇禧手里提着的茶叶盒还在微微晃动。

隔着庭院里的桂花树,他看见朱怀冰背着手站在廊檐下,始终没有转过身来。

这件事成了台北军政圈里的笑谈,有人说那天白崇禧在朱家门口足足站了半柱香时间,最后是副官硬把他搀回去的。

也有人说朱怀冰第二天就找人把两家院墙加高了五尺。

不过真正让知情者唏嘘的,还是这对旧友二十年的恩怨纠缠。

时间倒回1929年春天,时任武汉卫戍司令的白崇禧在武昌阅兵场第一次见到朱怀冰。

这个从保定军校毕业的湖南小伙站在队列里,军装洗得发白却笔挺如刀。

三个月后的蒋桂战争中,朱怀冰带着敢死队冒死炸开城门,给白崇禧留下深刻印象。

但真正让两人命运交集的,是1937年那封改变朱怀冰命运的电报。

当时被贬到湖北当民政厅长的朱怀冰,因为公开批评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被彻底革职查办。

白崇禧听说后连夜给侍从室打电话:"抗日正是用人之际,朱怀冰这种将才不用,难道要留给日本人?"三天后,南京的委任状送到武汉,朱怀冰成了新组建的97军军长。

台儿庄战役期间,朱怀冰的部队死守运河铁桥七天七夜。

捷报传到第五战区司令部时,白崇禧对着地图长舒一口气:"要是丢了这座桥,整个徐州会战都得重写。"

庆功宴上他亲自给朱怀冰斟酒,两人碰杯时瓷碗叮当作响。谁都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并肩作战。

1940年太行山反扫荡战役,朱怀冰的部队被八路军包围在磁县山区。

三天三夜的激战过后,带着残部突围的朱怀冰在战报里把责任推给友军。

蒋介石看到战报拍案大怒,要不是白崇禧连夜从重庆飞回南京说情,军事法庭的判决书早就下来了。

那次说情成了白崇禧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蒋介石开始怀疑他和桂系旧部走得太近。

1949年12月,当白崇禧的专机降落在台北时,蒋介石正在草山别墅看战报。

侍从室主任黄少谷记得,总统把钢笔重重拍在桌上:"他来干什么?广西几十万部队都打没了,还有脸来台湾?"这话第二天就传遍台北官场,曾经与白崇禧交好的同僚纷纷闭门谢客。

住在台北的十七年里,白崇禧每月要去两次阳明山上的"革命实践研究院"。

这是蒋介石专门为大陆来台将领设的学习班,实际是思想改造所。

每次上课前,教官都会特意点名:"白将军对总裁的训示有什么体会?"这时满屋子将领会齐刷刷转头,看这位"小诸葛"如何应答。

1966年12月2日,台北市立殡仪馆挤满了穿中山装的人。

蒋介石送来的花圈摆在最显眼位置,挽联上"忠勤永念"四个金字闪闪发亮。

来吊唁的旧部发现,治丧委员会名单里没有朱怀冰的名字。

有人私下议论,说朱将军最近风湿病加重,连楼梯都下不了。

两年后的深秋,朱怀冰在台北陆军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

灵堂设在信义路窄小的公寓里,除了家属只有五六个旧同僚到场。

治丧处的人等了一上午,总统府的花圈始终没送来。

最后还是殡仪馆伙计看不下去,把别人葬礼用剩的白菊花搬了几盆过来。

如今走在台北和平东路上,还能找到当年那两栋日式宅院。

斑驳的围墙爬满青苔,朱漆大门早就褪成暗红色。

附近杂货店老板记得,白将军去世前常坐在门口竹椅上晒太阳,有次突然指着隔壁院子说:"当年这堵墙只有这么高。"伸手比划的位置,还不及现在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