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79年,曾经叱咤风云的郑维山将军,落魄到向老领导徐向前写信求助,开口借粮食只

1979年,曾经叱咤风云的郑维山将军,落魄到向老领导徐向前写信求助,开口借粮食只为填饱肚子。向来温和的徐向前却火冒三丈,直接一个电话劈头盖脸地骂了过去。 1979年冬天,郑维山给老领导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他生活困难,想借点粮票渡过难关。徐向前看到信后特别生气,觉得一个为国家立过大功的将军竟然落得这步田地,实在是说不过去。他马上给郑维山回了信,表示会帮忙解决。 徐向前没光是说说,他直接从自己兜里掏出五百块钱和五百斤粮票,让秘书赶紧送到郑维山手里。他还给总政治部打了个电话,语气很重,要求他们马上查清楚这件事,不能让老同志受委屈。总政治部接到电话后不敢怠慢,很快派人去调查,还推动了相关制度的调整,确保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那时候的郑维山刚从安徽回到北京,住在一个招待所里。招待所的房间很简陋,床铺硬邦邦,屋里也没什么暖气。他带来的粮票快用完了,衣服也都是旧的,上面还打着补丁。招待所的人说还在等上头的批复,一直没给他安排像样的生活条件。他找了好几次,得到的都是敷衍的答复。实在没办法,他才硬着头皮给徐向前写了那封信。 郑维山不是那种随便求人的人。他1908年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岁那年,他参加了红军,从一个普通士兵干起,扛枪打仗,慢慢在部队里崭露头角。抗战时期,他在晋察冀根据地打游击,带着队伍跟日军周旋,立了不少功。后来到了解放战争,他已经是一名指挥员,带着部队打硬仗,一步步成了开国中将。 郑维山的战功里,最出名的得数1948年的新保安战役。那时候,傅作义的部队来势汹汹,想一口吃掉华北的解放军。郑维山带着部队守阵地,条件特别艰苦,士兵三天没吃上一顿热饭,弹药也不够用。他硬是稳住局面,指挥部队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还打了漂亮的反击。这场仗成了华北战局的转折点,郑维山的名字在部队里传开了,连敌人都觉得他是个硬角色。 可到了1971年,事情突然变了样。郑维山在一场政治风波里被免掉了所有职务,也没人给他解释原因,就直接把他调到安徽的一个劳改农场。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到下地干活的劳工,这落差谁都受不了。可郑维山没吭声,也没找人求情,收拾东西就去了安徽。 在安徽的农场,郑维山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下地干活,一直干到晚上才能歇。农场管得严,对他一点不客气,甚至还故意给他加活,觉得他一个当过将军的人干得快是在装样子,想早点离开。伙食也扣得厉害,有时候一天就吃点稀粥,饿得肚子咕咕叫。有人冷嘲热讽,说他过去再厉害,现在还不是跟大家一样。郑维山从不争辩,低头干活,咬牙撑了八年。 1979年,郑维山的问题终于有了转机。总政治部派人到招待所,给他补发了这些年应得的工资,还把该有的待遇都落实了。他拿着厚厚的存折,站在招待所的院子里,半天没说话。他只说了一句,钱换不回过去的十年。即便吃了这么多苦,他还是那个倔强的郑维山。在安徽的时候,农场发的救济粮他总是先让给更困难的人,自己宁可饿肚子。他说,为人民服务这事,什么时候都得记在心上。 后来,郑维山被平反了。有记者跑来采访他,问他这些年是不是觉得特别委屈。他没说太多,只是笑了笑,拍了拍身上那件打满补丁的军装。他的眼神里没什么抱怨,只有一种让人敬佩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