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很多人问,猪肉为啥没以前好吃了,中国农科院教授对此表示:猪肉好不好吃,与吃的饲料

很多人问,猪肉为啥没以前好吃了,中国农科院教授对此表示:猪肉好不好吃,与吃的饲料无关,问题主要在这里。   为什么现在的猪肉没有了记忆中的那种香味?是因为猪变了还是人变了? 现在大家普遍觉得猪肉不如过去香了,这事得从几十年前说起。那时候家家户户饭桌上摆的肉都是黑毛土猪肉,炖一锅满院子飘香。 可如今市场上白花花的洋猪肉占了九成,嚼起来总觉得少点滋味。要说这里头的门道,还得从咱们中国人养猪的历史讲起。 早年间农村养的黑毛猪,那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品种。这种猪长得慢,得养上十来个月才能出栏。您别看它肥膘厚,炖出来的汤油亮亮、香喷喷。 那时候谁家灶台煮肉,左邻右舍闻着味儿就知道要开荤了。不过这种猪有个毛病,瘦肉少肥肉多,遇上灾年可养不起这么多张嘴。 五十年代那会儿城里人越来越多,光靠土猪根本供不上吃肉的需求。国家就从外国引进了大白猪、长白猪这些洋品种。 这些洋玩意儿长得快,半年就能宰,饲料吃下去能长两倍的肉。更稀罕的是它们瘦肉多,正好赶上老百姓开始讲究少吃肥肉。养猪户算盘一打,养洋猪能多挣钱,自然都改养洋品种了。 要说这洋猪确实能耐,它们一年能下二十来只崽,比土猪多生四成。饲料转化率也高,吃三斤饲料能长一斤肉,土猪得吃五斤。 这么一来二去,黑毛猪渐渐被挤出了猪圈。到如今市面上九成都是洋猪肉,土猪反倒成了稀罕物。 可这肉味怎么就差了呢?农科院的专家做过实验,拿土猪肉和洋猪肉比着看。切开土猪肉,肥瘦相间像大理石纹路,这种藏在瘦肉里的油花学名叫肌内脂肪。 老话说"肉香全在油花里",土猪肉的油花含量能到5.8%,洋猪肉才2.3%。这油花不光管着口感嫩滑,还藏着五十多种香味物质。 您要是买过土猪肉应该知道,这肉下锅不用放油,自个儿就能滋啦冒油。洋猪肉炖半天,汤还是清汤寡水的。 有老师傅做过试验,拿土猪肉和洋猪肉分别熬汤,土猪熬出来的汤表面漂着金黄油花,香味能飘两层楼。洋猪的汤别说油花了,香味也淡得像兑了水。 再说说养殖方式,过去农户养猪,除了喂玉米麸皮,还让猪满院子溜达。现在的养猪场为了赶出栏,把猪圈在狭小隔间里,六个月催到两百斤。 这些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肌肉都没活动开,肉质自然松垮。有老养殖户打比方说:"这就跟人似的,天天躺着不干活,身上能长紧实肉吗?" 饲料配方也是个关键,早年间猪吃的是杂粮剩饭,现在都用精配饲料。虽说营养均衡,但少了青草、豆渣这些天然食材。 科研人员发现,吃野草的猪体内会积累更多风味物质。就像农村散养鸡下的蛋更香一个道理,猪吃的东西直接影响肉味。 不过话说回来,洋猪能成主流也是时势使然。六七十年代那会儿,老百姓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饱问题。 洋猪出肉多、长得快,正好填补了肉食缺口。要是现在还按老法子养土猪,估计猪肉价格得翻两番,普通人家更吃不起了。 这些年有些地方开始恢复土猪养殖,像浙江的金华两头乌、宁海的岔路黑猪,渐渐有了名气。这些猪虽然卖得贵,但识货的食客就认这个味。 有餐馆老板说,用土猪肉做红烧肉,客人连汤都要拌饭吃干净。不过这类养殖成本高,一时半会难成气候。 说到底,猪肉味道变化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从追求温饱到讲究品质,人们的口味在变,养殖方式也在变。现在超市里能买到各种价位的猪肉,既要实惠又要美味,确实得费心思挑选。 下次买肉时不妨留意,那些带点肥膘、颜色深红的,说不定就是难得的老品种猪肉呢。 信息来源: 农视网|《猪肉不好吃了?究竟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