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1年,多年未见丈夫的曾宪植来到丈夫叶剑英的住处,可当她推开房门时却傻眼了,

1941年,多年未见丈夫的曾宪植来到丈夫叶剑英的住处,可当她推开房门时却傻眼了,只见里面有个陌生女人,还带着两个女孩子…… 曾宪植1910年出生在湖南双峰,家里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后代,父亲曾昭黄是曾国荃的孙子。她小时候日子过得挺滋润,书香门第熏陶出来的气质,13岁就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老师是徐特立,那可是个革命老前辈,点燃了她心里的火苗。1926年,16岁的她考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了中国最早一批女兵。那时候,她认识了教官叶剑英,俩人志同道合,1927年在广州结了婚,第二年一起加入共产党。从此,她的人生就跟革命绑在了一起。 婚后没多久,她生下儿子叶选宁,可革命哪有时间让她安心带娃?为了安全,她把孩子送回老家,自己跟着叶剑英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她转到香港,在廖承志手下干活,联系海外华侨给革命筹钱。后来又被派到上海地下党机关,一边工作一边在华南大学读书。1931年回国接着联络华侨,抗战爆发后,她跑去武汉,在《新华日报》社搞宣传,鼓动大家抗击日本鬼子。忙得脚不沾地,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少得可怜。 1941年春天,曾宪植接到中央命令,去延安干活。她听说叶剑英也在那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毕竟俩人因为革命东奔西跑,最后一次见面还是1938年。这次能重逢,她满脑子都是憧憬。到了延安,她迫不及待找到叶剑英的住处,推开门那一瞬间却愣住了——屋里有个陌生女人,身边还有两个女孩,一个看着才几岁,另一个稍大点。后来她才知道,这女人叫吴博,是叶剑英的新妻子,那两个女孩是叶向真和另一个女儿。 这一下子,曾宪植心里肯定翻江倒海。可她没闹也没吵,默默转身走了。她心里明白,那年头革命比啥都重要,个人那点感情算啥?她咽下这口气,报名去了马列学院学习,还投身妇女统战工作,用忙碌填满心里的空。她跟叶剑英的婚姻算是走到头了,但她没让自己垮掉,反而把劲儿都使在了革命上。这份韧劲,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曾宪植也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她跟着中央机关进了北平,当上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那时候忙得昏天黑地,带着团队筹备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总算把妇联正式搞起来了。后来她干过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党组副书记,管过干部、后勤、外事,还负责妇女统战。她跑遍全国,去农村、进工厂,跟妇女们聊她们的难处,推动教育和就业平等,让更多女人能站起来参与国家建设。 政坛上,她也不含糊。1954年,她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制定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还做过第三、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常委,在协商民主里出了不少力。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她陪着宋庆龄上了天安门城楼,搀着宋庆龄走得稳稳当当,这画面被镜头拍下来,成了历史的见证。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女人也能扛起大梁。 虽然跟叶剑英没走到最后,曾宪植对儿子叶选宁从没松懈过教育。她自己就是个硬骨头,也希望儿子有担当。叶选宁后来在军队干得不错,1988年还当上了少将,算是延续了家族的革命血脉。1982年,曾宪植从妇联退休,可她没闲着,老惦记着国家大事,经常跟年轻人聊当年的革命故事。1989年10月11日,她在北京因病去世,79岁。她这一走,带走了一个时代,可她的精神留了下来。 曾宪植这辈子,从名门小姐到革命战士,再到新中国妇女事业的大功臣,活得真不简单。她的故事听着接地气,却满满都是大格局。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大家,个人得失在国家大事面前,真不算啥。这样的女人,值得咱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