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南京挖出朱元璋女儿墓,谁知墓内竟有人生活的痕迹,公主棺材变成了床铺,墓室外走进一老汉,老汉:我是守墓人。 当南京相关部门接到以施工队的消息之后,也就是立马都赶到了现场,开始发掘工作。 考古队刚钻下墓道就傻眼了——本该摆着金丝楠木棺材的墓室,现在堆着蜂窝煤炉子和搪瓷脸盆,石棺盖上摞着发霉的棉被,墙角还戳着辆二八杠自行车。你猜棺材里躺的是谁?压根没公主尸骨,倒有个豁口尿壶,壶底还黏着半块烤红薯。 这时候打暗处钻出个老汉,衣服补丁摞补丁,张嘴就是:“我是守了三十七代的守墓人。”考古队乐了:“您家谱上写的是永乐年间开始守墓?那您咋连手机都用诺基亚蓝屏的?”老汉从裤腰掏出块铜牌,牌子上“御赐守陵”四个字被摸得锃亮,背面还刻着“张氏十七代孙”。原来福清公主驸马家姓张,靖难之役后张家被削了爵位,这老汉祖上愣是守着主子的坟头啃了六百年野菜。 最绝的是墓里还留着本1978年的《赤脚医生手册》,书页上画满蚯蚓爬的记号。老汉说这是前些年住进来的流浪汉留下的,那帮人拿棺材当床板,用陪葬的陶罐腌咸菜,临走还把公主的金钮扣缝在裤衩上当装饰。考古队翻开石棺底板,底下压着张1995年的《扬子晚报》,头版标题“农民工讨薪难”被老鼠啃得只剩半截。 事儿传到网上炸了锅。有人说这是“当代活人墓”,有人骂文物局不作为,直到专家抖出猛料——墓里出土的铜灶具上刻着“洪武七年”,和《明史》记载的福清公主出嫁年份对得上。更绝的是石棺内侧发现首打油诗:“生住金陵殿,死睡民工床,要问我是谁,老朱第八房。”这打油诗是不是公主托梦写的不知道,倒是把朱元璋抠门爱写打油诗的毛病遗传了个十成十。 细琢磨这事透着黑色幽默。六百年前福清公主帮老爹处理奏折时,哪能想到自己的棺材板成了打工人的席梦思?老汉守墓三十七年没等来盗墓贼,倒等来了二十世纪的下岗潮。最讽刺的是墓里出土最完整的物件,是农民工用金丝编的捕鼠笼——皇家的体面没传下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倒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