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呕逆阴阳辨:从“火灼金鸣”到“水泛舟倾”的升降玄机《金匮要略》有云:“呕家有痈脓

呕逆阴阳辨:从“火灼金鸣”到“水泛舟倾”的升降玄机

《金匮要略》有云:“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此言治病必求其本。然临床见呕,或如烈火焚金而心烦,或似巨浪覆舟而饮水反吐,二者一阴一阳,一火一水,治法迥异。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曾叹:“呕证最易惑人,热呕似寒,水呕类火,若非洞彻阴阳,必致动手便错。”(《温病条辨》)今析此二证,实为中医“同病异治”智慧之精妙体现。

一、心烦而呕:火灼金鸣,阳亢之变

1. 病机探微:三焦郁火冲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呕非寒非虚,乃“君相二火交炽,灼伤胃络”所致:

少阳火郁:胆火横逆犯胃,《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证之呕,恰如“薪火入鼎,水沸而溢”(《伤寒贯珠集》)。

阳明燥热: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伤寒论》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其呕如“洪炉沸水,上冲壶口”(《医学心悟》)。

2. 辨证要诀:火象昭然

心烦如焚:火扰神明,坐卧不安,《伤寒论》76条:“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呕物酸苦:胆汁上逆则口苦,胃火灼津则吐酸,《医宗金鉴》云:“热呕如酿醋,其味刺鼻。”

舌脉特征: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大,恰如《濒湖脉学》所言:“数脉为热,洪脉如浪。”

3. 治法立方:清降相济

少阳火郁: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疏肝利胆,如叶天士言:“柴胡如春风化雨,散少阳郁火。”(《临证指南医案》)

阳明燥热: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冬)清胃生津,《伤寒附翼》喻其“如甘霖降暑,火灭金宁”。

二、渴而饮水呕:水泛舟倾,阴浊之逆

1. 病机探微:寒饮停聚中州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此呕非热非实,乃“阳不化气,水停心下”所致:

脾虚失运:中阳不振,水湿内停,《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呕,恰如“舟载重水,稍动即倾”(《伤寒来苏集》)。

膀胱气化失司:太阳腑病,水蓄下焦,《伤寒论》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其呕如“地泉上涌,冲毁井栏”(《医宗金鉴》)。

2. 辨证要诀:水饮明征

渴不欲饮:津液不化,虽渴而饮入则吐,《金匮要略》云:“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物清冷:吐出清水痰涎,《医林改错》形容:“水呕如泉涌,其质清冷。”

舌脉特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濡缓,正如《诊家正眼》云:“沉弦主饮,濡缓主湿。”

3. 治法立方:温化并行

痰饮停胃: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茯苓)化饮降逆,如徐灵胎所言:“半夏如砥柱中流,镇水逆而安中州。”(《医学源流论》)

水蓄下焦: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气利水,《伤寒附翼》赞其“如开闸放水,江河归海”。

三、阴阳呕逆鉴别:水火不容,治法霄壤

1. 辨口渴:

热呕:渴喜冷饮,饮后暂安;

水呕:渴不欲饮,饮入即吐。

《伤寒溯源集》云:“热渴如旱苗求雨,水渴如湿泥拒水。”

2. 察呕物:

热呕:酸苦稠浊,气秽冲鼻;

水呕:清稀冷沫,无臭无味。

《医宗金鉴》妙喻:“火呕若酿醴,水呕如涌泉。”

3. 审脉象:

热呕:脉象洪数,如烈火燎原;

水呕:脉象沉弦,似暗流涌动。

《濒湖脉学》明示:“数洪阳证,沉弦阴候。”

升降出入,妙契阴阳

仲景立法,示后人以规矩:

治热呕:当遵“热者寒之”,降火如瀑布倾泻;

疗水呕:须循“寒者热之”,化饮似春阳融冰。

清代名医喻嘉言治一商贾,见其呕而渴极,误投白虎汤反剧,后改五苓散立愈,正是深谙“同呕异治”之妙。今人临证,当如《周易》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辨呕证亦当观天察地,使火降水平,则升降复常,呕逆自平矣!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4
2025-05-17 20:36
中医好历害的玄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梵醒、AAA、吴国明、 帅蛤蟆、没有昵称)。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