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俄罗斯为什么几乎没有黑人?俄罗斯人民回答称:我们国家拒绝任何一个黑人,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60年前黑人留给我们的阴影!60年前,全球社会风起云涌,苏联为了跟非洲国家套近乎,敞开大门迎接了不少黑人。结果呢,文化差异、习惯不同,闹出了一堆乱子,搞得老百姓心有余悸,阴影到现在都没散。 那会儿,苏联给黑人开出的补贴比本地工人高三倍,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年之内,四千多人呼啦啦涌进来。莫斯科的街头,经常能看到几个黑人青年凑一块儿,吆五喝六。有一次,我爷爷讲,他在公交车站等车,亲眼瞧见一个黑人小伙不给钱就硬挤上车,司机劝两句还挨了一拳,围观的人都吓傻了。街上那些事儿多了去,有人吹口哨调戏路过的姑娘,有人随地吐痰,弄得大伙儿都绕着走。晚上,孩子们不敢出门,妇女独自走夜路得攥紧包,生怕出啥岔子。 更气人的是生意场上的事儿。苏联那时候市场规矩还不健全,有些黑人瞅准空子,干起坑蒙拐骗的勾当。城郊有个小集市,老张头开了家杂货铺,进货全靠攒了大半年的钱。结果有个黑人商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货到手却全是次品。老张头赔得血本无归,铺子关门,家里连过冬的煤都买不起。这样的事儿,谁碰上不寒心?小商贩们提起这茬,个个咬牙切齿。 还有一件事,特别让人印象深。60年前的冬天,莫斯科冷得像冰窟窿,有个黑人喝得醉醺醺,躺路边冻死了。按理说,这事儿挺悲惨,可他们非说是苏联人故意害的,呼啦啦拉了一群人,举着牌子跑到红场闹游行。那场面,电视里播得沸沸扬扬,苏联在国际上丢尽了脸。老百姓心里憋屈,觉得这帮人咋就这么不讲理呢? 其实吧,苏联当初也是好心,想通过援助和交流,跟非洲搞好关系。大学里专门给黑人留学生腾出宿舍,条件比本地学生好多了。可结果呢?老一辈人提起这茬就摇头,说那些宿舍被糟蹋得不成样,墙上涂鸦,地板踩得稀巴烂。更有甚者,有人喝酒闹事,欺负女学生,搞得学校里人心惶惶。有一回,我姑姑上夜课,回宿舍路上差点被几个醉汉拦住,幸亏门卫大爷及时赶到。从那以后,她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出门。 这些事儿,时间长了,慢慢就在俄罗斯人心里扎了根。到了现在,入境政策严得跟铁桶似的。想拿长期居住证?比登天还难!非洲商人都不怎么来了,去年俄罗斯跟非洲的贸易额,连中国跟非洲的零头都不到。莫斯科街头,偶尔瞅见个黑人,十有八九是跑短期差事的,住仨月就得卷铺盖走人。地铁站里,我有次看见一个黑人小哥拖着行李箱,低头看手机,周围人眼神都不太友好,估计心里还在犯嘀咕。 电视上也没帮啥忙。现在的俄罗斯电视剧,演黑人角色的,十个有九个不是小混混就是诈骗犯。年轻娃娃从小看这些,脑子里早就定型了。前两天,我侄子指着电视说:叔,这人肯定是坏蛋!我一愣,屏幕上那黑人角色还没开口呢,咋就成坏蛋了?可仔细一想,这不就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偏见,在电视里放大了一遍又一遍? 当然,也不是所有黑人都那样。60年前来的那些人里,肯定也有老实本分的。可惜,坏事儿总比好事儿传得快。就像我家楼下那便利店,老板娘老抱怨,说有回一个黑人顾客买东西忘了给钱,害她盘点时亏了几百卢布。从那以后,她一见黑人进店就盯着,生怕再出啥幺蛾子。说实话,这种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有点阴影。 有时候想想,俄罗斯人对黑人的态度,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60年前的那些乱子,像是给这块土地烙了个印。街上冷不丁冒出个黑人面孔,大伙儿下意识就绷紧了神经。去年冬天,我在停车场坐了半小时,就为了等一个黑人小哥离开他站在我车旁边打电话,我愣是不敢下去。说出来有点丢人,可那会儿我脑子里全是老一辈讲的那些故事。 俄罗斯这地方,冬天冷得刺骨,夏天短得像句玩笑话。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谁还愿意再惹一身麻烦?所以,入境的门槛高得离谱,签证审查跟查户口似的。非洲来的生意人,来了也待不长,生意做一半就得走人。莫斯科的红场,游客川流不息,可黑人面孔却少得可怜。老百姓嘴里常挂着一句话:60年前的账,咱还没忘呢。 这话听着刺耳,可背后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俄罗斯人不是天生排外,实在是当年吃够了苦头。就像我小时候,奶奶总叮嘱:别跟不认识的人走太近,保不齐有啥坏心眼。这话听着糙,可不就是老一辈从生活里总结出来的?俄罗斯人对黑人的态度,也差不多是这么来的。60年的光阴,啥都能变,可有些记忆,愣是没褪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