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陈佩斯说,我小时候过得太幸福了,五六十年代,父亲月工资250元,五七、五八年,五块钱就能办一桌有酒有肉的酒席,所以我们家根本饿不着肚子。 陈佩斯父亲陈强在五十年代每月能拿二百五十块工资,搁那时候可是了不得的数字。 五七年五八年那会儿五块钱就能整一桌带酒带肉的好菜,老陈家一家子靠着这份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 别人家为吃饱发愁的时候,陈家饭桌上顿顿都能见着荤腥,逢年过节还能去北京城里数得着的大馆子打牙祭。 陈强这人就爱带着儿子下馆子,五块钱一盘的炒肉说点就点,月底钱花光了全家就啃咸菜窝头,要是有现在流行的"月光族"说法,这家人绝对算得上头一批。 老爷子陈强在演戏这事上特别较真,年轻时候演黄世仁能把观众气得牙痒痒,八十高龄了还在片场跑龙套。 这种戏痴劲儿全传给了儿子,陈佩斯打小蹲在后台看父亲排戏,连道具师傅怎么粘胡子都记得门儿清。 十五岁那年全家被安排到内蒙古插队,城里长大的孩子头回摸锄头把,手掌磨出血泡还得跟着老乡学刨地。 可就算天天累得腰酸背痛,陈佩斯晚上躺炕上还琢磨着表演,后来能考上八一电影厂,全靠这股子倔劲儿。 爷俩合作拍《瞧这一家子》的时候,陈强手把手教儿子演戏,连走路先迈哪条腿都要反复琢磨。 老爷子原本担心儿子跟他似的只能演反派,没想到陈佩斯在喜剧上开了窍,往台上一站不说话都逗乐。 那些年春晚要是没看见陈家爷俩的小品,观众总觉得少了点年味。特别是那出"吃面条"的戏,空着两手假装端碗扒面,愣是让全国观众记了三十多年。 说到家里传宗接代的事,陈强嘴上不说心里着急。 当年儿媳妇怀孕,街坊都说看着像闺女,老两口嘴上说着男女都一样,背地里唉声叹气好几天。 结果孩子落地是个大胖小子,陈佩斯在春晚后台接到电话,乐得直接给老娘拨电话报喜。 老爷子从外地赶回来见孙子那天,陈佩斯故意让他给娃换尿布,陈强掀开襁褓看见带把的,眼泪哗啦就下来了。 这小孙子陈大愚打小在戏院长大,闻着油彩味听着锣鼓点学会走路。 大学原本念的是生物专业,后来到底没扛住家传的手艺,转头跟着老爹学表演。 要说遗传真是邪乎,这孩子往台上一站,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陈强,连皱眉头的角度都一模一样。 晚年的陈强身体走下坡路,住院时俩儿子轮班陪床。 六十多岁的陈佩斯守夜时,老爷子能把同一个问题问二十遍。 有回问得儿子火气上来刚要发作,抬眼看见老父亲迷糊的眼神,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追着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情景,心口就跟堵了团棉花似的。 这时候才真明白,当年那个扛着全家过好日子的顶梁柱,如今变成了要人哄着的老小孩。 陈强走后这些年,陈佩斯在采访里提起父亲还是忍不住抹眼泪。老爷子留给他的不只是演戏的本事,更有那股子对艺术的死磕劲儿。 现在陈家第三代陈大愚也吃上了表演饭,祖孙三代的戏瘾就像接力赛,一棒接一棒传了半个多世纪。 要说老陈家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老百姓这几十年的生活缩影,从凭票买肉到不愁吃喝,从样板戏到贺岁片,变的是一日三餐和舞台灯光,不变的是那股子认真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参考来源:父与子 笑与痛 | 对话 陈佩斯 陈大愚——2023-05-03 17:56·凤凰卫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