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一位名叫张林兵的农民,在外地打了20多年的工,毅然决然回村创业。谁能想到,短短

有一位名叫张林兵的农民,在外地打了20多年的工,毅然决然回村创业。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了千万富豪,还被评为全国的劳动模范。他究竟是如何跳出打工族的枷锁,又做到年收千万呢? 很多人听到张林斌的故事,第一反应都是他应该有大神相助,要不然就是家里很有背景。其实恰恰相反,他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而且也和很多人一样,在外地打了20多年的工。 之所以他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就是因为他一直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一直想要跳出自己打工人的这个身份。 张林兵1993年从中专毕业,立刻就去了南京的水产批发市场打工,刚开始他学到了一点技术,就有点想自己创业。 在1994年初,他带着自己赚到的钱回到了家乡,承包了一大片鱼塘开始养鱼。刚开始一年,他赚了2.5万元。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他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 谁知此时他的渔场突然爆发了瘟疫,鱼几乎都死光了,亏了32万元。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过去的经验根本就不足,对于水产养殖技术也不够了解。 为了能够掌握市场行情和技术,他很快收拾了心情,离开了家乡,去往了发达地区从事渔业相关工作。 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很多技术,还开始尝试自己培育鱼苗,像是一些比较优秀的鲈鱼品种,都出自于他的手笔,也让他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算是个小专家了。 在2011一年,他带着自己赚到的钱回到了家乡,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成立了安徽磷渔业有限公司。 他引进了北美的大口黑鲈鱼,这种鱼当时在广东卖的非常好,刺少肉质也鲜美,而且利润非常高。 为了养殖这种鱼,他一口气拿出了200多万,直接租了300多亩鱼塘,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身家全部都赌上了。 凭借着自己在外地多年学来的经验,他知道如果这些鱼近亲交配就会衰退,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孵化繁育鱼苗。 他一边在广东买鱼,一边又去美国买鱼,然后又将大鱼和小鱼分开养殖,使得鱼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60%。 除了传统养殖模式之外,他还一直在探索新的养鱼技术,又攻克了水质污染的难题,节约下了很多钱。在2018年,他培育的新品种黑鲈鱼“皖鲈1号”在比赛上获得大奖。 从此以后,张林兵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的公司也发展到了1000多亩,收入更是高达3800万。 从一开始的大胆布局到销路彻底打开,张林兵花费的心思都体现在他几千亩的鱼塘里。在他公司引进的鲈鱼上,他都安装了芯片,可以精准定位到每一条鱼被繁育过几次。 在2024年,他们公司培育了鱼苗5000万尾,获得的成鱼更是达到了50万公斤,他的第二次创业彻底成功了。 在张林兵富了以后,他并没有孤芳自赏,而是带领起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从2013年起,他就在当地租了很多地,保证附近几个村子每年都能增收近60万。在长江十年禁捕之后,很多渔民没有了工作,就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公司。 这些人在他的公司里面,不仅可以赚到一份生活费,还可以学习现在市面上最先进的养殖技术,甚至和一些一线专家直接对话。 正是因为自己曾经吃过不懂技术的苦,所以在成功之后,他才更想帮助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够有一天靠着自己的技术致富。 在张林兵的鱼塘火了以后,常有外地的一些主管部门和负责人过来参观交流。张林斌每次都是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管理技术,而且还会在此机会帮助其他一些养殖户去销售产品,希望大家都一起致富过好日子。 在后来新冠疫情期间,张林兵也是筹集了很多物资,无偿捐给当地,又给湖北黄冈仙桃等地捐赠了60多万尾自己的大鲈鱼,助当地的养殖户复工。 当夏季汛期的时候,他会和员工一起做几百条鲈鱼,送给抗洪的子弟兵,给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张林兵的身上有着企业家的担当与大爱。 张林兵也获得了“安徽好人”等等称号,更是在在最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可以说他实至名归。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与成功,,我想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初心,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若是能够为别人点一盏灯,那么人生也会更有价值。

评论列表

我是来打酱油的
我是来打酱油的 2
2025-05-20 17:23
你致富经看多了吧![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