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赖清德终于“认怂”了?国台办推出“斩首行动”后,赖突然开始谈“统一”了,不仅没先

赖清德终于“认怂”了?国台办推出“斩首行动”后,赖突然开始谈“统一”了,不仅没先前那份狂妄,甚至还表示大陆需要提条件,而不是台湾。

5月17日,赖清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他把两岸关系比作 “大公司并购小公司”,说大陆是 “大公司”,台湾是 “小公司”,还宣称 “并购条件应该由大陆提”。这种说法表面上好像是在谈统一,实际上却是在偷换概念 —— 他把两岸关系扭曲成两个 “对等实体” 的商业交易,骨子里还是 “台独” 那套 “互不隶属” 的逻辑。

赖清德为啥突然玩起这手?跟大陆的反制措施脱不了干系。国台办 5 月 17 日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首次明确将 “斩首行动” 纳入对台军事方案,解放军东部战区还发布了以 “斩妖除魔” 为主题的短片,直接把台北 101 大楼等地标作为模拟打击目标。这种实打实的威慑,让赖清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去年刚上台时还叫嚣 “两岸互不隶属”,现在却突然软化语气,说白了就是被大陆的 “斩首行动” 吓怕了,想通过 “统一条件论” 给自己留条退路。

不过,赖清德的这番表态根本经不起推敲。他所谓的 “大陆提条件”,本质上是在推卸责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统一是历史必然,根本不存在 “谁并购谁” 的问题。赖清德把自己包装成 “被动接受者”,实际上是想把统一的责任推给大陆,同时继续模糊 “台独” 立场,既安抚岛内绿营基本盘,又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台独翻不了天,成不了事”,直接戳破了他的政治把戏。

再看看赖清德背后的外部环境。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让他失去了靠山。特朗普政府虽然嘴上喊着 “保台”,但实际行动却在收缩 ——2025 年美国国防战略把 “吓阻解放军武统” 列为优先事项,却要求台湾自行承担更多防务支出,甚至一度要求台当局将防务预算提升到 GDP 的 10%。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在 5 月 12 日提到中美贸易谈判 “对统一与和平非常有利”,这让赖清德担心自己会被美国当成谈判筹码。美国的 “战略模糊” 政策逐渐转向 “战略止损”,赖清德意识到继续依赖美国 “谋独” 已经行不通了。

岛内的政治压力也在倒逼赖清德调整策略。他执政一年来,不满意度高达 55%,成为 1996 年以来台湾地区领导人施政一年时不满意度最高的一位。民进党强推 “大罢免” 导致社会撕裂,加上能源危机、经济低迷等问题,民众对他的不满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急需转移矛盾,“统一条件论” 不过是他试图缓和两岸关系、稳住基本盘的权宜之计。

但赖清德的算盘打错了。国民党对他的 “并购说” 毫不留情地批评,指责其 “通敌”“卖台”,甚至呼吁民众 “推翻” 他。就连他的 “台独” 盟友也不买账 —— 日本地方政府在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前明确拒绝台湾参与,韩国总统李在明重申坚持 “一个中国” 政策,直接打了赖清德 “倚外谋独” 的脸。这些都说明,赖清德的 “统一条件论” 在岛内和国际上都得不到支持。

更重要的是,大陆的反制措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压力。除了军事威慑,大陆还通过经济手段对台施压 —— 台湾 90% 以上的贸易顺差依赖大陆,一旦两岸关系恶化,台岛经济将遭受重创。赖清德虽然嘴上喊着 “对等尊严”,却不敢提两岸经济脱钩对台湾的灾难性后果。

综合来看,赖清德所谓的 “认怂”,不过是在大陆军事、政治、经济多重压力下的策略性退缩。他骨子里的 “台独” 立场并没有改变,从他一边谈 “统一” 一边推动 “非红供应链”、强化 “国防预算” 就能看出,他仍然在走 “倚美谋独”“以武谋独” 的老路。正如国台办所言,“台独” 是死路一条,赖清德再怎么折腾,也挡不住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