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闹得沸沸扬扬,结果世界卫生大会反而批准了2026-2027年42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闹得沸沸扬扬,结果世界卫生大会反而批准了2026-2027年42亿美元预算,还把各国分摊会费提高了20%。这事儿乍一看矛盾,背后到底有啥门道?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这事儿,表面上看是拆台,结果世界卫生大会反而把预算涨到42亿美元,各国分摊会费还提高了20%,这背后的门道其实挺深的。 先从钱的事儿说起。美国一走,世卫组织直接少了6亿美元的预算缺口,连紧急项目都得砍。按理说这是个大危机,但各国反应却很有意思——大家不但没慌,反而坐下来商量着把会费提高了20%。这说明啥?全球卫生安全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事儿了。以前美国占着最大金主的位子,总想着用资金卡别人脖子,现在它一撤,其他国家反而意识到,必须得靠自己把场子撑起来。毕竟新冠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传染病可不管你是强国还是弱国,单打独斗根本行不通。 这时候,中国、欧洲和沙特、印度这些新兴国家就站出来补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会费比例已经涨到20%,而且是实打实的“现金玩家”,不像美国光喊口号不掏钱。新冠期间,中国给11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送去23亿剂疫苗,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欧洲那边,德国、法国这些国家虽然自己经济也紧张,但还是咬着牙支持,因为他们明白,全球卫生出问题,自己也跑不了。沙特和印度更直接,一边出钱一边参与《大流行协定》的谈判,摆明了要在国际卫生治理里争话语权。 再看世卫组织自己,也在悄悄变聪明。以前机构臃肿,76个部门互相扯皮,现在直接砍到34个,高级管理层从12人缩到7人,连发达国家的一些办事处都关了。省下的钱全砸在刀刃上,比如疫苗研发和疫情监测。谭德塞总说“预防优于治疗”,美国停供艾滋病项目让50国治疗瘫痪的教训,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现在世卫组织把资源集中在HPV疫苗推广、传染病监测这些预防性工作上,比如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计划,已经让不丹、卢旺达这些国家看到了希望。 最有意思的是规则主导权的变化。美国退群本来想甩锅,结果反而加速了多边体系的崛起。中国联合巴西、印尼推动的《大流行协定》,直接把病原体共享、技术转让这些事儿写进了新规则,削弱了美国过去的垄断地位。沙特、印度这些国家也不再甘心当配角,在谈判桌上争得很凶。这就好比一场篮球赛,以前美国是裁判兼主力,现在裁判换人了,大家都能上场打球,规则自然也得重新定。 美国这边就有点尴尬了。虽然退出了世卫组织,但它的药企、慈善机构还得通过世卫组织基金会间接投钱,绕了一圈反而成本更高。反观中国,借着这个机会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落地,从疫苗援助到医疗队,实实在在地把影响力铺开。以前美国总说中国“搭便车”,现在中国成了规则制定者,美国反而成了局外人。 说白了,美国退群这步棋,表面上是在赌气,实际上却加速了全球卫生治理的去中心化。以前大家习惯了依赖美国,现在发现没了它,反而能更高效地合作。就像一群人划船,原本有个壮汉掌舵却总使坏,现在壮汉上岸了,其他人反而划得更齐心。未来的全球卫生体系,大概率会变成“美国松手、多边攥紧”的新秩序,而这,可能是美国怎么也没想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