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泽州县探索创新建立流动党员“1234”管理法,激活流动党员队伍活力,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为”。
建立“一份档案”,实现信息精准画像。按照“离前必报备、流动必建档、异地必联系”三必原则,建立流动党员电子档案系统,除记录姓名、年龄、入党时间等基本信息外,重点标注党员技能特长、流动轨迹、就业意向及家庭需求等,依托村级党组织定期摸排更新,同步整合公安、人社等部门数据,确保档案信息精准规范。目前,全县187名流动党员档案完整率达100%,为流动党员精准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打造“两个站点”,筑牢双向服务阵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让流入党员“安家定心”。针对流入党员,积极探索“2+1”管理模式,实施流入地和流出地“双重管理”,并在市区四季花城小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生活、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开设“红色课堂”,结合党员时间灵活安排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服务站设立“党员联络专员”,定期与流入党员沟通,了解流动党员需求并提供服务。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出党员“离乡有家”。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的晋中市,建立泽州县驻晋中流动党员党支部,30余名“泽州雁”在流动党员之家顺利“安家落户”。依托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信息咨询、困难帮扶等5项综合服务,打造服务家乡发展、服务他乡建设、服务老乡需求的立体化平台。
完善“三本台账”,织密动态管理网络。流出党员信息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流出时间、地点、职业等信息,由原所在党支部每季度联系更新。结合春节、清明、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节点召开座谈会,征集党员诉求及家乡建设意见并在台账中注明。今年以来,已收集党员需求30余条,解决问题18个。流入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对流入党员实行“报到登记—跟踪服务—考核评价”闭环管理,详细记录党员流入原因、原党组织情况,主动对接其原单位党组织,确保其教育管理无缝衔接。线下纳管党员信息台账,针对因系统等原因无法进行线上纳管的36名流出党员建立专项台账,通过“一对一”联系,推动其参与组织生活。
健全“四项制度”,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学习制度,每月25日前后为主题党日,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确保流动党员每月都能接受党的教育。推行“一月一主题”线上学习,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推送相关学习资料,确保党员学习常态化。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上学习活动20余次。联系制度,建立“1+1”结对联系机制,全县16个镇党委、445个村(社区)党组织确定462名县乡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负责人,确保流动党员都能找到自己的“私人管家”。服务制度,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热线,建立“党员需求清单”,整合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通过成立“古韵泽州流动先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搭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平台,建立“老乡互助站”等,让流动党员更好地服务他乡、服务家乡、服务老乡。管理制度,推行积分制管理,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志愿服务、发挥作用情况可积分兑换家乡农特产品。每年年底,对流动党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公示并反馈流出地党组织。(太行日报记者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