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位小公务员,银行卡里突然多了4100万,还叮嘱妻子千

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位小公务员,银行卡里突然多了4100万,还叮嘱妻子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妻子害怕极了,公务员却理直气壮的说:“这都是我写书赚的!” 写书赚4000多万,这得卖出去多少册才能赚到?妻子不大相信,在她的眼里,丈夫石悦就是个没什么大追求,只求平稳生活的人。 这样的生活对夫妻俩挺好的,工作稳定,家人和睦,石悦不爱出门交际,上班就是老老实工作,下班不跟朋友出去玩儿,没有不良习惯。 回到家要么就抱着书看,要么就守着电脑看,反正都是安静窝在家里的角落,在石悦的生活里,没有什么波折或者是值得惊讶的事情。 直到石悦的银行卡上多了4100万,妻子追问丈夫:“能赚这么多钱的作家肯定家喻户晓,我怎么从来没听过你石悦的名字。” 石悦依旧没什么波澜,写书出名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他这一辈子就没什么大计划,总是随遇而安的,直到他用“当年明月”为笔名,在网上连载了《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销量超过500万册,人们对当年明月这个笔名背后的石悦,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石悦总是会被问到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一部历史小说,那些故事都在史料典籍中,石悦为何要用那样的方式来叙述。 对于石悦来说,原因并不复杂,只是因为他对历史感兴趣,对那些只有寥寥数语记载的任务感兴趣,但是这背后也有复杂的原因,跟石悦的人生息息相关。 石悦作为当年明月的时候,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充满了风趣幽默和讽刺,但是石悦本人无论走到哪儿,都未曾被描绘为一个幽默的人。 石悦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他们对石悦的期望也是安稳平顺度过一辈子就行。父母培养石悦方式就是给他看书,一本上下五千年就是石悦儿童读物。 对此石悦说不上喜欢,那是他仅有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久而久之,这也是石悦唯一习惯的度过时间的方式。 石悦从浅显的历史书看到深奥的文言文古籍,也是出于很简单的原因,同龄人会的娱乐方式他都不会,唯有读这些别人都看不懂的书,让石悦感到自己的不同。 历史书上都是过去的事情,却也映照着今天的事情,石悦在书中进行历史穿梭,还未年老就养成了沉稳的心。 大学专业是父亲给挑的,跟兴趣和擅长都无关,只是因为以后好找工作。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 石悦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那么多企图,他的生活很平淡,但是他在历史中感受到更多跌宕起伏的情绪。 他从书中看到的历史真相,看到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人的沉浮,他对此感到欣喜、愤怒、悲伤、疑惑…… 当有一天,石悦觉得自己再也装不下这些情绪,于是选择用自己的文字,将自己的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 2006年,石悦在网上开了一个博客,用当年明月这个网名,写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篇故事。 自此之后,石悦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写上三四个小时,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随遇而安的石悦从未想过自己写的东西会火,但是当他将自己的看到的历史写出来时,却得到许多读者喜爱。 当出版商告诉石悦,他的书卖了50万册,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好像有点儿出名了,后来卖到500万册,石悦很难想象出这是什么规模。 到了这个程度,很多人可能都会选择做专职作家,出版作品赚的钱,足够保障生活无忧,但是石悦并没有这样做。 对于石悦来说,工作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他按部就班的有了工作,也安于自己的工作。而写作从一开始就是兴趣使然,是想要表达的欲望推动着他创作,他没想着成为作家。 《明朝那些事儿》和当年明月的成功,对于石悦来说是个偶然,石悦自己的生活跟从前没有大的差别。 石悦都没有将自己的成功告诉父母,是父亲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小篇报道,才知道石悦有了这么大的成就。 父亲说石悦别写了,好好过日子就行。石悦当时觉得父亲的心态太伟大了,始终只希望孩子安稳一生。 参考资料:石悦:讲明朝那些事儿的那个人2009年04月13日15:24央视《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