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慈禧闻讯,连忙翻阅左宗棠临终前上的奏折,脸色大变,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这位平时说一不二的老佛爷,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听人劝了?这事还得从那个扛着棺材打仗的老头子说起。
那几年大清朝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北边沙俄占了新疆伊犁,西边英国人在西藏搞小动作,东南沿海还有法国军舰来回转悠。
朝廷里的大臣们整天吵吵嚷嚷,有人说要重点守海防,有人说要先保西北边疆。
这时候左宗棠站出来了,他说话就跟敲锣似的响亮:"海防塞防都重要!新疆要是丢了,整个西北都得完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当时国库穷得叮当响,连年打仗赔款把银子都掏空了。
慈禧太后过生日修园子还要挪用军费,朝廷上下都装看不见。
左宗棠为了筹钱收复新疆,硬是跑到江南富商胡雪岩那儿拉赞助。
这胡雪岩也够意思,真给凑够了军饷。
出发那天,左宗棠叫人抬着口棺材跟着队伍走。
这可不是搞封建迷信,老头子是铁了心要和新疆共存亡。
六十几岁的人带着湘军子弟,顶着风沙往西北走。一路上缺粮少药,还要跟俄国人周旋。
硬是靠着一股子倔劲,愣是把新疆从沙俄手里抢回来了。
完事还说服朝廷在新疆设省,派官员去管理,这才算彻底把边疆稳住了。
这老头子不光会打仗,搞建设也是把好手。他在福州办船政局,带着人学洋人造轮船;在西北种树防沙,教老百姓种棉花。
这些事搁现在看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当时没少挨保守派的骂。
不过左宗棠才不管这些,该干啥还干啥。
到了晚年,老头子的眼睛不行了,看东西都模糊。
可他还是三天两头往衙门跑,听说法国人在越南闹事,急得直拍桌子。
朝廷里主和派占了上风,老头子气得在家摔茶碗:"这是要当缩头乌龟啊!"没过多久就病倒了。
临死前他强撑着写了两道奏折,头一道说要专门设个管海防的衙门,第二道建议把福建巡抚迁到台湾去办公。
慈禧太后看到这些建议,立马拍板照办。
要问为什么这么痛快?还不是因为左宗棠这辈子干的实事多,说话有分量。
老太太心里明白,这老头子虽然脾气倔,可提的建议都是为大清好。
要说遗憾,左宗棠最大的心病就是没能在越南跟法国人干一仗。
听说朝廷要跟法国议和,老头子躺在病床上直叹气。
他多想再带着湘军子弟上战场啊,可这回是真的没机会了。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这个扛着棺材收复新疆的老将军,带着满肚子不甘心咽了气。
后来人说起左宗棠,总忘不了他抬棺出征的场面。
新疆的老百姓到现在还管他种的柳树叫"左公柳",福州船政局造的军舰在甲午海战里虽然打输了,可好歹给中国海军开了个头。
台湾设省的事虽然拖了几年,到底还是办成了。
要没有他当年那份奏折,台湾后来的发展还真不好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