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3年,成为亿万富翁的李成儒,把6岁的儿子和糟糠之妻扫地出门。后来,58岁的

1993年,成为亿万富翁的李成儒,把6岁的儿子和糟糠之妻扫地出门。后来,58岁的他感觉自己老了,就送给儿子一辆100w的豪车,招招手:“大海,回家来吧。” 1993年深秋的北京城飘着煤烟味,六岁的李大海蜷缩在故宫西墙根的槐树下。 透过铁艺围栏,他看见父亲李成儒的新座驾驶入景山前街的四合院,车尾扬起金黄的银杏叶,像撒了把碎金子。 母亲攥紧他冻红的小手,帆布行李箱轮子在青砖地上磕出闷响。 这是他们母子被逐出豪宅的第七天,也是李大海最后一次近距离看见那扇朱红大门。 李成儒的发家史裹着90年代初的铜锈味。 他在王府井倒腾"特别特"西装,玻璃橱窗里模特身上的金丝绶带,比故宫琉璃瓦还晃眼。 生意最火那年,四合院天井里码着四十箱茅台,连看门狗食盆都是钧窑残片改的。 妻子李世荣总穿着褪色工装裤蹲在厨房择菜,油烟气熏花了结婚时唯一的金戒指。 转折发生在某个宿醉的清晨,李成儒踹翻茶几上凉透的醒酒汤,景德镇薄胎瓷碗撞上黄花梨屏风,裂纹从李世荣瞳孔深处蔓延开来。 六岁的李大海攥着奥特曼玩具缩在门后,看着父亲把母亲绣的鸳鸯枕套扔进壁炉,火苗舔舐着"百年好合"的苏绣滚边。 大栅栏筒子楼的霉斑爬上李大海的初中课本。 他在旧货市场花八十块淘了架走音的雅马哈电子琴,琴键F调永远哑火,像极了父子间断弦的沟通。 李世荣在服装厂踩缝纫机到深夜,李大海就着楼道声控灯练《献给爱丽丝》,琴谱边角粘着涮羊肉的麻酱渍。 有回琴声惊动了居委会老太太,她拎着两棵大白菜敲门,说308室王师傅在首钢干过乐队指挥。 李大海从此每周背着琴爬六层楼求教,琴盒带子勒得肩头淤青,倒比父亲那辆奔驰S600的真皮座椅更让他踏实。 十八岁生日那晚,他在琴盖内侧刻下"绝不求他"四个字,刀痕深得能藏进整个青春期。 2015年的后海,威士忌在玻璃杯里漾出琥珀色漩涡。 李大海在"蓝调之夜"驻唱,台下穿貂皮大衣的姑娘往他琴盒扔百元钞,纸币边角还沾着工体的雪茄灰。 有夜场经理递名片说"你爹当年在这条街开过三家酒楼",他攥着名片蹲在后巷呕吐,吐出的酸水蚀穿了父亲商业版图的残影。 李成儒的悔意来得比北京雾霾还混沌,他在潘家园淘了方鸡血石印章,刻"吾儿大海"四字,却总盖在房产合同签名处。 听说儿子在通州租房,他托人送去套红木家具,物流单上收货人写"李先生",仿佛这样就能抹去血缘关系里的愧怍。 2023年春天的协和医院走廊,消毒水混着槐花香。 李大海捏着CT报告单,看见父亲蜷在候诊椅上的身影,曾经能把西装撑得笔挺的肩背,此刻像件皱巴巴的旧风衣。 护士喊着"李成儒家属",他下意识后退半步,却又被那声"大海"钉在原地。 李成儒的帕金森手抖洒了半杯温水,浸湿的裤管洇出地图状水痕。 李大海摸到父亲西装内袋的豪车钥匙,金属棱角硌着掌心,比他接过的任何一把琴键都冷硬。 钥匙环上挂着迷你钢琴模型,漆面磨得斑驳,正是他十八岁卖掉的那架雅马哈的微缩版。 2025年的西郊樱桃沟,轮椅碾过刚落的花瓣。 李大海每周载父亲来做康复训练,车载音响循环播放《月光奏鸣曲》,李成儒说这曲子让他想起四合院拆掉前的月亮。 有回理疗师夸儿子孝顺,老头忽然摸出把宝马钥匙"该换辆宽敞的,后座能放你的演出服。" 李大海把钥匙系在电子琴谱架上,金属与亚克力碰撞出清脆的和弦。 他终于在琴盖内侧补刻了后半句"但可以原谅",刀痕恰好与旧字组成平行五度。 暮春的夕阳穿过车库天窗,那把尘封的雅马哈电子琴突然响了,走音的F调混着风声,竟奏出段即兴布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