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34年诸葛亮病逝,廖立哭得死去活来,妻子大惑不解:“诸葛亮害你被流放,他死了你

234年诸葛亮病逝,廖立哭得死去活来,妻子大惑不解:“诸葛亮害你被流放,他死了你该高兴,有啥好哭的?”廖立双泪长流,仰天长叹:“吾永无翻身之日了!”不久郁郁而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荆州武陵郡临沅县出了个奇人廖立。

这人打小聪明过人,书读得多,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二十出头就在荆州文人圈子里出了名。

要说那时候荆州地面上最出名的谋士,除了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就数他廖立最有能耐。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那会儿,听说有这么号人物,二话不说直接请他当州里的管事,管着钱粮户籍这些要紧事。

那年头能在州府里当差的都是四五十岁的老油条,廖立不到三十岁就被提拔成太守,管着长沙郡这么大块地方,可见刘备对他有多看重。

要说刘备这人看人眼光毒得很,他手底下关羽张飞是万人敌,诸葛亮庞统是顶尖谋士,能让廖立和这帮人平起平坐,说明廖立肚子里确实有货。

后来孙权派人找诸葛亮聊天,拐着弯打听蜀中人才,诸葛亮张嘴就提庞统和廖立,说这俩是楚地最拔尖的苗子,往后能帮着刘备成大事。

这话传到孙权耳朵里,东吴那边对廖立都高看一眼。

可就是这么个被寄予厚望的人物,最后落得流放边疆、老死山野的下场,这事儿得从荆州那场变故说起。

建安二十年,东吴吕蒙带着兵偷袭荆州南边三个郡。

当时廖立守着长沙城,按理说应该死守待援,可他倒好,城门都没关严实,带着几个亲信连夜跑回益州找刘备去了。

这事搁别人身上早掉脑袋了,可刘备不但没怪罪,反手又让他当巴郡太守。

要说刘备对廖立真是没话说,荆州丢了三个郡都不计较,还给他升官。

四年后刘备当上汉中王,直接把廖立调进中央当侍中,天天跟在身边商量国家大事。

那会儿的廖立真叫春风得意,走到哪儿都有人捧着,连诸葛亮都要让他三分。

好日子没过几年,刘备在夷陵吃了败仗,病得只剩一口气。

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掌了大权,廖立的好运算是到头了。

新皇帝刘禅登基,廖立从侍中调去当长水校尉,听着像是京城卫戍部队的头头,其实是个闲差。

这下廖立心里不痛快了,他觉得自己本事比李严那帮人强得多,怎么反倒在人家手底下当差?

要说这李严也是个能人,后来和诸葛亮闹掰被贬,可见当时蜀汉官场的水有多深。

有天丞相府的蒋琬、李邵来找廖立讨教北伐的事,这廖立憋了满肚子牢骚终于找到出口。

他先是数落刘备当年不该放着汉中不打,非要去和孙权抢荆州,结果被曹操捡了便宜。

又说关羽打仗不要命,把荆州守得漏洞百出,这才让东吴钻了空子。

这话说得在理,当年刘备确实犯了战略错误,可当着诸葛亮亲信的面骂先帝,这不是往枪口上撞么?

更绝的是他连满朝文武都骂了个遍,说向朗就会和稀泥,郭攸之老实巴交没主见,王连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这话传到诸葛亮耳朵里可了不得,当朝丞相最讲究的就是上下齐心,哪能容得下这种刺头?

诸葛亮做事向来滴水不漏,给刘禅上了道奏折,说廖立这人不光诋毁先帝,还看不起满朝同僚,留着早晚要坏事。

刘禅看诸葛亮发话,大笔一挥就把廖立削职为民,发配到汶山郡种地去了。

那地方现在叫汶川,搁古代就是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廖立带着老婆孩子开荒种地,眼巴巴等着朝廷召他回去。要说这人也是死脑筋,都混成这样了还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天天捧着书等机会。

转机出现在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消息传到汶山,廖立哭得死去活来,他老婆看得直纳闷:"害你流放的人死了,你该高兴才对,哭个什么劲?"

廖立抹着眼泪说:"丞相走了,我这辈子再也翻不了身了!"

这话说得透彻,诸葛亮虽然贬了他,但心里还是认可他的才能。

现在靠山倒了,新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被他骂过的人,谁还敢用他?

后来姜维北伐路过汶山,专门去看过廖立。

俩人聊了半天国家大事,姜维觉得这老头见识不凡,可惜当年那档子事闹得太大,终究没敢把他带回朝廷。

要说廖立这人,本事是真有,毛病也是真多。

他就像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开疆拓土,用不好就得伤着自己。

刘备在世时能压得住他,诸葛亮活着还念着旧情,等这两代领导人都走了,蜀汉再没人能容得下这个狂士。

他在汶山种了十几年地,最后郁郁而终,倒是落了个善终,比杨修那些被砍头的强些。

可回头看看他这辈子的起伏,终究是性格害了前程。做人太傲容易招祸,这个道理古今通用,可惜明白的人多,能做到的少。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69
用户12xxx69 2
2025-05-23 15:23
念旧情还把他流放了?你觉得你逻辑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