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重用后,嫌弃卓文君人老珠黄,想要纳年轻美妾,便在信中写道:“一

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重用后,嫌弃卓文君人老珠黄,想要纳年轻美妾,便在信中写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阅后泪流满面,写了一封回信,顿时让司马相如羞愧不已。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犬子,喜欢读书和击剑,从小身负大志,上学的时候学习了蔺相如的事迹,以他为榜样便为自己改名为相如。 那时候汉景帝在位,文景之治的“景”,所以他对诗词歌赋并不热衷,而且汉景帝很节省,亭台楼阁都极少兴建。 因此,司马相如虽然花钱买了个郎官,但是在宫里并不受重用,常觉得工作干得不舒心,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恰好这时候梁孝王刘武进宫,带来一批文人,司马相如和这些人相处的还挺愉快的,后来他因病免职也是刘武收留了司马相如,让他和这些文人墨客在一块切磋学习,同吃同住。 汉景帝和刘武喝大了的时候也曾许诺后自己千秋万岁后将皇位传给他,但酒话当不了真,刘武可能多少有了点期待,后期做了一些引起景帝猜忌的事,导致兄弟之情渐渐疏远,后来刘武就郁郁而终。 刘武死后,司马相如只能回到家乡自谋生路。 因他才名远播,临邛县的县令是他的头号粉丝,愿意放下身段去结交他,司马相如对他冷眼不给面子,这个县令也不在意。 县令痴迷司马相如到了他不来吃饭,他都不敢动筷子。 卓王孙一家吃上了当时大汉朝冶铁的红利,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卓王孙在家宴请宾客,百十来号都是有头有脸的,县令被邀请在席间,发现司马相如不肯来,自己连饭都不敢吃,非要亲自去请他。 就是这个契机,司马相如凭借这个头号粉丝在巨富卓王孙家里刷了一波存在感,然后席间他故意演奏了一曲凤求凰勾起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的思慕之意。 卓文君此时是什么情况呢? 她出身富家自小锦衣玉食,不幸的是嫁人没多久丈夫就死了,她只好回娘家住,这一年也不过17岁左右的样子,正是女儿心事正浓的年岁。 司马相如这一番孔雀开屏吸引了卓文君的注意,然后他又斥巨资贿赂了卓文君身边的人,将他的心意传递给了卓文君。卓文君一见,二人郎情妾意,情投意合,直接就出了卓家大门跟着司马相如私奔去了成都。 司马相如没钱,卓文君到家里一看天都塌了,穿的溜光水滑的,家里不说是家徒四壁吧也可以称作是一贫如洗。 卓文君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个人,就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卓文君的建议下,卖了卓文君的首饰和一些值钱的物件,两个人买了一间铺子。 卓文君在前面吆喝卖酒,司马相如在后面埋头干活。 这事传到卓王孙的耳朵里,气的他大骂:“家门不幸,女儿瞎了眼,她愿意吃苦就吃去吧,我不会掏一分钱的。” 结果没多久,就有人劝卓王孙:“木已成舟,你何必置气。心疼女儿受苦,你也得不到好处,坦然接纳的话,那司马相如是个大才子,将来未必不会做出成绩来。” 卓王孙如此才想通,给女儿送去了奴仆和钱,两个人的日子才好起来。 司马相如摇身一变成了有钱人。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继位。 汉武帝很欣赏司马相如的文章,他也因此得到了重用。他从一个穷小子走到皇帝身边的红人,有钱有权有势后,开始嫌弃卓文君。 司马相如要纳妾,并且没打算征求卓文君的意思,只是通知她。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寄去一封书信,信中寥寥十三字,却似千钧重担,压得卓文君心如刀绞。这十三字从“一”数到“千万”,独独遗漏了“亿”字。 在古人的语境里,“亿”与“忆”相通,这一缺失,寓意着“无亿”,即“无忆”,暗指司马相如心中对这段感情已无半分留恋与回忆。 据《西京杂记》记载,卓文君收到这封信后,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但她很快强忍悲痛,回赠了一首饱含深情的数字诗——《怨郎诗》。 诗中写道:“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短短数语,道尽了离别之苦与相思之切。“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司马相如读到这首诗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惊叹于妻子的才华横溢,更感慨于她多年来为家庭的默默付出,不禁为自己的薄情寡义感到羞愧难当。 司马相如主动向卓文君道歉,二人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