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乾隆年间,一天早朝,刘墉给乾隆上了一个奏本,要求告老还乡。乾隆劝阻不住,就打算送

乾隆年间,一天早朝,刘墉给乾隆上了一个奏本,要求告老还乡。乾隆劝阻不住,就打算送刘墉万两金银。刘庸推辞分文不要,回家后却让仆人找来驴子,每头驴子身上都托着袋子,袋子里装满了砖头瓦块。 乾隆年间一个寒冷的清晨,紫禁城金銮殿的砖地泛着青光,七十二岁的刘墉手捧象牙笏板出列,向龙椅方向深深作揖。 此时乾隆虽已退居太上皇,仍端坐龙椅左侧,新登基的嘉庆帝反而像侍童般拘谨地缩在右侧。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第三次递上辞官奏章,花白胡须随着说话声微微颤动。 早在三十八年前,山东诸城刘氏大宅里就传出鞭炮声,二十五岁的刘墉高中进士,其父刘统勋时任刑部尚书,这个官宦世家的庭院里堆满了道贺的礼盒。 年轻的刘墉穿着簇新官服,在祠堂给祖宗牌位敬香时,手指关节因为用力握香而发白,他知道这份功名既是荣耀更是千斤重担。 时光流转到乾隆四十七年,五十三岁的刘墉奉调入京,每天寅时三刻,他总能在东华门看见纪晓岚的绿呢轿子,偶尔还会碰见和珅那架镶着金边的八抬大轿。 三位重臣在朝房等候上朝时,和珅总爱把玩翡翠扳指,纪晓岚习惯闭目养神,刘墉则捧着《贞观政要》看得入神。 那些年处理漕运亏空案,他带着账本住进户部衙门,硬是从二十万本烂账里抠出三百万两赃银。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八十五岁的老皇帝在勤政殿宣布传位诏书。 跪在丹墀下的刘墉偷眼望去,发现嘉庆帝接玉玺时双手在发抖。 果然不到半年,和珅的亲信吴省钦就接管了吏部,朝堂上敢直言的大臣越来越少。 刘墉书房里的辞官奏章越写越长,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像老人手背上的老年斑。 这次辞官风波闹得满城风雨。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原本要赏赐万两白银,刘墉却在早朝时梗着脖子说"分文不取"。 退朝后他让管家雇了五头毛驴,每头驮着两个鼓囊囊的麻袋,里面塞满碎砖烂瓦,当车队吱呀呀穿过正阳门,看热闹的老百姓都传说:"刘大人这是把皇上赏的金山银山带回家啦!" 其实这出戏码暗藏玄机,嘉庆三年腊月,直隶总督府送来密报,说刘墉老家宅院不过三进,连花园里的假山都是拿河滩石头堆的。 和珅在养心殿听到这消息,捏着鼻烟壶的手停在空中,半晌才冷笑道:"这老狐狸,临了还要赚个清名。" 转过年来正月初三,八十九岁的乾隆在养心殿咽下最后一口气。 停灵期间,刘墉穿着素服进宫,看见嘉庆帝眼睛肿得像桃子。 正月十三,禁卫军突然包围和珅府邸,二十辆马车运了三天三夜才把赃物清空,刑部大牢里,刘墉提审和珅时,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臣正就着冷水啃窝头。 往后的日子像走马灯,嘉庆七年皇帝南巡,特意让刘墉留守京城。 据说老臣每天卯时进宫,总要站在乾清宫台阶上发会儿呆,那里曾跪过无数犯颜直谏的官员,现在只剩晨露打湿青砖。 嘉庆九年冬天特别冷,刘墉裹着旧棉袄在南书房值完最后一班,当晚还跟老友喝了半斤烧刀子。 两天后仆人发现他歪在躺椅上,鼻子底下挂着条亮晶晶的冰凌子,像极了寺庙里菩萨的玉净瓶。 要说这老爷子最绝的还是那五驴车砖头,当年他要是真收了万两白银,后来查抄和珅时就难免被人说嘴。 可那些砖瓦在驴背上晃荡的画面,愣是让京城百姓念叨了二十年,直到道光年间,茶馆说书人讲到"刘罗锅智斗和珅"这段,总要拍醒木来句:"列位看官,这就叫清官不怕影子斜,砖头瓦块赛金银!" 参考资料: 1. 《清史稿·列传八十九·刘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