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的眼睛不好,视力很差,陈锡联上将走到他身边,说,主席,我是陈锡联。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说了两遍,你要挂帅啊!
帅,古代人将帅这个名号赐予级别最高的将军,可以指挥全军。这个帅,在当时的叫法,也就是中国解放军军事委员,身担任要职,深得毛主席的重用。
陈锡联和那时大多的人一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小时候,陈锡联的父亲干活的时候意外去世了,从小便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湖北的一处村落里。
因为生活贫困,陈锡联的母亲没有给他的读书,小小年纪的陈锡联从小便干起了苦力,在地主家干起长工。
原来能靠着自己的劳动混口饭吃,但人性的险恶令陈锡联走上一条红色的道路。陈锡联在地主家干长工,经常被地主家的人欺负,非打即骂,只要干活稍微不卖力,迎接他的便是皮肉之苦,陈锡联小小的身躯上,布满了许多伤口。
夜里,陈锡联时常在草席上抱着伤口思索着,为什么地主家明明依靠长工,为什么却不好好对待我们,如果我们走了谁帮他干活。
一想到这,年幼的陈锡联一连换了好几家地主,只要谁虐待自己,自己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
陈锡联说走就走,可等到他流落到街头饿着肚子的时候,恍然间突然明白了一丝道理,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我们被地主压榨了大量的劳动力,拿着微薄的工资,只能寄人篱下,任人宰割。
陈锡联见识到了压在老百姓的身上的第一座大山,碰巧陈锡联在流浪的途中遇到了红色革命的队伍,年幼且没有读过书的陈锡联不知道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他只知道这批人帮助老百姓,扳倒压在老百姓身上的资本主义大山。
陈锡联响应他们的号召,这些队伍经常在街上拉横幅,陈锡联就跟着这些人,这些人嘴里喊一句,陈锡联就跟着喊一句。
这些革命青年很快便注意到了陈锡联稚嫩的声音,但是陈锡联的年龄太小了,闹革命可不是儿戏,他们连忙劝陈锡联回家,不要跟着他们。
陈锡联听众人在赶他走,嚎啕大哭起来:“我不跟着你们,我还能去哪里,继续被地主欺负吗?”
陈锡联的哭声令许多人都动了恻隐之心,这支队伍的队长站了出来,看着哭泣的陈锡联,抚摸着他的脑袋说道:“我们不赶你走了,你留下吧。”
就这样,年幼的陈锡联加入了红军,他选择的道路也贯彻了他的终身。
陈锡联跟随红军打长征,跟随红军西征服,血战过湘江。陈锡联的性格十分勇猛和刚毅,打仗出了名的英勇,被许多战友称之为“小钢炮”,陈锡联不仅打仗打的凶,还有一颗上进心。
年轻时候因为没有钱读书,看着别人家孩子读书,陈锡联总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陈锡联在闲暇时刻经常读书认字,他尤其喜欢看兵书,对打仗的战术有了自己的理解。
因为在部队卓越的表现,陈锡联被任命为班长,随后被上级直接调配成团级干部,可见功绩不一般。后来全面抗战爆发,陈锡联的部队被改编成了八路军。
在敌后战场上大显神通,陈锡联在八路军打的最有名的一次仗便是突袭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摧毁了日军24架飞机,是他所在部队的首胜,极大的削弱了日军空中战场对正面战场的压制。
后期诸如八路军参加的“”百团大战”,“九路围攻”等战役。
后来国民党又搞起了反动,为了解放全国,怀抱着当初参军时的那份决心,陈锡联跟随解放军反抗国民党的压迫,在渡江战役上,国民党被解放军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被击溃,最终解放了中国大陆。
看着曾经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被一座座扳倒,彼时的他懵懵懂懂,现在的陈锡联战功赫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作为开国功将,很快便担任了许多要职,在工作上,陈锡联一改打仗时的勇猛,而是变得谦虚起来,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虚心请教。
无论是品行还是资历,毛主席十分看好陈锡联。毛主席在离世前让陈锡联担任中央军委司令员,统帅三军,他相信陈锡联一定能帮助国家恢复安定。陈锡联果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