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女子逛直播间,发现6.81元10斤花生,她觉得有便宜占,直接下单!结果,等货到了后,却发现只有10粒,感觉被欺骗了,想找商家讨说法,结果店铺已经注销,发货号码也打不通,网友:这花生米买来是让你种的。来年收成是10斤。 (信源:长城网——女子称6.8元网购10斤花生米到手只有10粒:感觉被骗了) “10斤花生米只要6块8!”这样的标语确实醒目,任谁看到都可能心动。上海的卞女士也不例外,兴冲冲下单,谁知快递一拆,人当场就愣住了——广告里信誓旦旦的10斤花生,到手的竟是巴掌大塑料袋里孤零零的10粒!这事听着像段子,却真实发生在直播购物中。 从10斤到10粒,这中间的落差,究竟是商家一时疏忽,还是早就设下的圈套? 这背后,往往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数字陷阱”。直播间里,“10斤”、“34袋”这类字眼极具诱惑力,精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可实际到手商品数量却可能缩水上百倍。商家的套路也谓五花八门。 首先,商家使用模糊计量单位误导消费者。其次,利用低价心理吸引顾客,但商品质量和数量常有折扣。最后,虚假宣传泛滥,实物与展示的商品不符这些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消费者在网购时面临维权难题,如假货投诉难、举证困难和平台商家推诿责任。例如,卞女士因无法提供直接证据而难以证明商家承诺的“10斤”花生米。 维权门槛高,关键证据如直播口头承诺易消失,且老年人常不会截图保存。平台对商家审核不严,有时甚至默许商家误导消费者。法律执行难度大,即使胜诉,赔偿可能不足以覆盖律师费和精力成本。 面对维权难题和市场乱象,平台和监管部门需采取行动。平台应承担起审核责任,严格检查商家资质和商品信息,特别是关键细节。平台应效仿京东,通过自营和数智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确保低价不低质。 同时,应纠正放任虚假宣传和滥用“仅退款”规则的行为,建立商家“黑名单”制度,对恶意欺诈者永久封禁。此外,平台需规范营销策略,避免误导消费者,并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 平台需担责,但监管同样关键。监管部门应从被动变主动,加强监管力度。还应该对其进行处罚,而不是放任不管。 消费者在面对直播间低价诱惑时,应保持警惕,理性消费。仔细阅读商品详情,特别是规格、数量等小字信息。对异常低价商品保持怀疑,不要轻信商家。购物时保存证据,如录屏、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遇到问题,通过12315等渠道投诉,若商家欺诈,可依法要求赔偿。 低价本不应成为“陷阱”的代名词。从“6.81元10粒花生米”的荒诞,到“直播间贴牌机”的骗局,这些案例一次次敲响警钟,暴露了部分商家对诚信底线的肆意践踏。 但换个角度看,消费者对“超低价”的盲目追逐,有时又何尝不是在变相纵容这些乱象的发生呢?一个健康的电商生态,需要平台严把审核关,监管部门挥出重拳,而消费者自身也需不断提升辨别能力,理性购物。 只有让那些精心设计的“套路”无处遁形,才能让“全网最低价”真正成为实打实的福利,而不是一个又一个令人闹心的骗局。不少人在网购时都可能踩过类似的“坑”,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坚持维权,这些经历也折射出当前消费环境的复杂性。
猜你喜欢
今天好消息,真是一个接一个!姚爸起诉老郭的消息一传出,瞬间在关注者中掀起波澜。一
2025-05-28
二麻子的开心生活
乐子大了……估计上帝感动了,已经派使者招他们去了[捂脸哭]
2025-05-27
都没错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