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共九大会间休息时间,许世友怯生生地走到毛主席身边,寒暄了几句。毛主席知道他有话要说,就直接问道,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你什么时候也不好意思了。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会。这次大会不一般,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全国上下都绷着弦。1512名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讨论国家大事,珍宝岛冲突刚过去没多久,备战成了热门话题。就在这么个关键时候,许世友却惦记着一件私事——为老战友王近山说情。这事听起来简单,可背后牵扯的感情和历史,却一点也不少。 许世友是谁?1905年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8岁被送到少林寺学武。练了几年拳脚功夫,身体硬朗得跟铁打似的。1927年,他加入红军,靠着胆大心细,很快就混出了名堂。红军时期,他当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带着部队在鄂豫皖苏区打“反围剿”,好几次在绝境里杀出血路。长征路上,他带头翻雪山、过草地,硬是把队伍带了出来。抗日战争时,他在129师当师长,带着部队在太行山跟日军干仗,神头岭、响堂铺这些硬仗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解放战争后,他当过山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成了军里响当当的人物。 再说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现在叫红安),家里一样穷得揭不开锅。1930年,15岁的他跑去参加红军,从扛枪的小兵干起,靠着拼命三郎的劲头一步步爬上来。1932年入了党,第二年因为在战斗中跟敌人滚下悬崖还活了下来,被人叫“王疯子”。红军时期,他升到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带着部队打川陕苏区反“围攻”,也跟着大部队走完长征。抗日战争中,他在129师386旅当副旅长,指挥韩略村伏击战,干掉了日军一个观摩团。解放战争时,他带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打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战绩一点不比谁差。1955年,他被授中将军衔,后来在北京军区、昆明军区干过副司令员。可惜,1964年因为个人问题,他被免了军职,调到河南省军区当副司令员,日子一下子跌到谷底。 许世友跟王近山的交情,打红军时候就结下了。俩人都在红四方面军,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师长,战场上配合得跟一个人似的。长征路上,他们一块啃过冻硬的牛皮,互相打气扛过去。抗日战争时,又在129师搭档,指挥了好几场硬仗,感情不是一般的深。解放战争后,俩人分开了,可这份战友情一直没断。王近山1964年倒了霉,许世友心里一直惦记着,想找机会拉他一把。 到了1969年中共九大,许世友觉得机会来了。会议休息的时候,他走到毛主席身边,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寒暄了几句。毛主席直接点破他有话憋着,许世友这才壮着胆子开口,说王近山是个能打仗的人,当年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现在日子不好过,国家正需要人才,能不能给个机会让他干点事。毛主席听完,琢磨了一会儿,说这事得安排一下,让周恩来去办。 没过几个月,1969年7月,王近山接到调令,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衔也恢复到副兵团级。他收拾了几件旧衣服,从河南去了南京。到那儿一看,老部下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都来接他,场面挺感人。王近山到岗后,马上忙活起来,管部队训练,还负责东南沿海的防御规划。办公室里就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他每天盯着地图和报告忙到半夜,同事们都说他还是当年那个拼命的战将。 可人啊,扛不住时间。多年打仗攒下的毛病,慢慢找上门来。1974年初,王近山胃老不舒服,有时候疼得受不了。他硬撑着干活,直到11月吐血住院,才查出是胃癌。动了一次手术没好,又动了一次,还是没扛过去。1978年5月10日,他在南京去世,63岁。 王近山走的消息传开,军里军外都震动了。南京军区给他开了追悼会,花圈摆了一屋子,徐向前、许世友、李德生这些老战友都送了悼词。邓小平批示,中央军委追授他南京军区顾问称号,丧事按大军区首长待遇办。追悼会上,肖永银写的悼词把王近山一生的功绩捋了一遍,听得人心里不是滋味。 王近山这一辈子,像打仗一样起起伏伏。从红军小兵到开国中将,生死关头过了无数次。他能复出,多亏许世友仗义开口,也多亏他自己对革命那份心没变。许世友呢,后来一直在军里干,1985年才去世。俩人的情谊,不光是私交,更是大时代里革命精神的写照。 再说回那次九大,许世友为啥怯生生?他不是怕毛主席,是怕这事不好开口。王近山出了问题,名声多少有点影响,许世友知道这时候提他有点冒险。可他还是说了,为啥?因为他信王近山,也信这份战友情。毛主席为啥答应?一是看在许世友的面子,二是国家确实需要能干的人。这事搁今天看,也不复杂,就是人情和大事掰扯清楚了。